
導演羅靜雯(右)說:希望由心!人人可有!
亂世之下有何為?當年今日也是迷?其實,「為」或「迷」的答案不在別處,而在你的心裏!最近看了「影話戲」劇團的《夢中風景》,輻射到現實的風景中,這個答案更清晰了。
一位女士快要結婚,但發現未婚夫是另一個人,但她這時已身懷六甲。如果在現實中遇到這種情形,你會怎樣選擇?
有一位印度人士付出高昂代價,要買的只是一條鎖匙,但送來的竟是一間屋。是虛是實?是喜是患?但他最後還是堅持要鎖匙。為甚麼?
上述是虛擬情節,是荒誕中的輻射,不用花精神作現實的選擇。但話劇中也有真實的、不想選擇也要選擇的事情──移民?不過,話劇沒有固定答案。
留下的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感覺,有使命的。話劇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困難和思考,同樣沒有固定答案。
藝術的境界就在這裏,各有觀感,各自領略,讓人憧憬,任由猜想。最重要的是,不要騎劫別人的感受、答案和結論。這個世界太多騎劫了,有時候不知是誰騎劫誰?把自己的答案套在別人頭上,多麼輕而易舉就騎劫了。
看完話劇與觀眾短暫交流,反應既正常也「奇怪」。有人欷歔感嘆,但從話劇中得到同感,心弦得以抒發,就平靜安然了;也有人在平淡中看到希望,靜謐中吸取能量,浮世中找到踏實,亂像中抓緊方向。哪種反應是正常?哪種是奇怪?答案都在各人心裏,不要騎劫呀!
無論創作者、表演者還是觀眾,都是有心人。官方適宜有助無類,多支持這類心靈寓所,不要讓心靈變成居無定所的浮家泛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
忽然記起另一套下月上演的話劇,就是「香港話劇工程」的《非常童話.安徒生》,把故事場景搬演於當代香港,從而體現人生哲理,讓人經歷成長中的各種蛻變。我欣賞過他們不少作品,即使演出場地不像西九或紅館,但完全體現到一批有心人正在不斷努力,共同走過一場愛與守望的奇幻旅程。
香港,需要心靈昇華、真誠沉澱、仁愛潛流、友誼和親情觸電。話劇,正是眼前較易寄詫胸懷逸氣、暫釋形神疲累之舟。願心力之作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