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6月這個多雨的季節,大部分日子的藍天總會被烏雲覆蓋,而學生們的心情也不例外,一樣是灰濛濛的。是因大部分的學生都忙於準備學年末的最後考試,沉溺於壓力之中。
其實,當學生真的不容易,在平時,學生要完成堆積如山的功課;在上課時,學生不但要坐在同一個位置超過6小時以上,而且要面對老師無聊的講課,更要與睡魔「決戰」;在面對即將來臨的考試時,學生還要應付因考試逼近而慢慢浮現的三種壓力,分別是:老師給予的壓力、家長催逼子女溫習的壓力、以及學生自給的壓力,簡直可以媲美勤勞的上班一族。
但某程度上,適當的壓力可轉化成無比的動力,例如一些家長會以一些威逼利誘的方法來督促子女溫習:考試期間不得使用手提電話、實施禁足政策,或者考得好成績的話就會有奢華獎賞。雖然這些方法很大機會有成效,但是這些治標的催促方法只會讓學生認為努力溫書是為了避免嚴懲或是為了得到「甜頭」,卻會漸漸遺忘求學的目的和樂趣,失去原有的意義。
那麼,怎樣才算是治本的方法呢?就是要學生脫離需要別人推動的階段,讓他們自己明白到成績的重要性,鍛鍊他們的獨立思想,以致會自動自覺地刻苦溫習,而懸樑刺股就是溫習的最高境界。
身為學生的我亦知道呆坐溫習是一種像酷刑一樣的精神虐待,可是現實就是這樣。要成功必須經過刻苦,別要妄想聽天由命,好逸惡勞,便能「無籽栽成樹」。古語有云:「欲思其成,必慮其敗。」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欠缺接受失敗的勇氣,再而不敢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