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艦隊展雄風 國安家好護維港
山東艦航母編隊昨日駛進香港水域,展開為期五天的訪港之旅。其中最矚目的是國產新型艦載機殲-15T首次在航母甲板上對公眾開放。一萬張登艦門票通過微信小程序派發,瞬間便被市民搶換一空。此次活動除慶祝香港回歸28周年外,更彰顯國家軍事力量的卓越進步,同時體現中國外交以守護國民為目標,在國際上避免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發展策略,已從「近海防禦」轉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相結合」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一支藍水海軍,具備遠洋作戰和艦載制空能力。山東艦的服役,標誌此戰略超額達成。
山東艦(舷號17)是中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及配套的國產航空母艦,繼「遼寧艦」後成為中國海軍第二艘航母,標誌著國防科技實力的飛躍。其飛行甲板面積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高度約20層樓,擁有3,000多個艙室,堪稱移動的「海上機場」。正常排水量逾6萬噸,可搭載數十架艦載戰鬥機及各型直升機。
最受矚目的國產新型艦載機殲-15T,也首次在航母甲板對公眾開放。殲-15T是國家研發的一型單座、重型艦載戰鬥機,為增強艦基彈射起飛能力、增大起落架承受重力,它重點對起落架進行了加固,可以滿油滿彈彈射起飛。它還優化了武器系統,可以掛載多種新型導彈。雷達探測範圍更遠、功率更大,探測和打擊對抗能力顯著增強。
然而,中國軍力提升絕非追求霸權,不代表中國要以世界霸權的姿態在世上稱雄稱霸。國家領導人多次申明「永不稱霸」原則。「一帶一路」倡議以合作共贏為本,旨在聯通全球夥伴,倡導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世界共同的議題,採取和衷共濟的概念,攜手解決問題,而非以領導者自居,要其他國家跟隨中國的步伐。有人擔心中美的貿易戰進一步升溫,中國軍事實力提升,會導致世界格局的轉變,出現如美蘇持續數十年的冷戰。儘管有人憂心中美貿易戰升級或引發新冷戰,但中國始終堅持不稱霸原則,軍事發展僅為保障國家安全,避免人民再受欺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式現代化」等概念,正好表明中國並沒有意圖將自身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模式和經驗輸出去其他國家,而只是將自己的故事說好,與當年蘇聯的擴張主義,甚至與西方制度抗衡上有本質上的分別。
山東艦隊今年訪港,除了引發市民的熱烈歡迎,有助提升國家的民族意識之外,亦是一個極大的反諷,香港的歷史正好印證循環。當年晚清因為有貿易逆差,西方列強一直以白銀購買中國的絲綢和茶葉,清朝並沒有開放貿易購買回西方的產品,這正是當年西方列強一直用軍事力量侵奪中國,甚至要將香港及九龍割讓的根本原因。反觀今時今日的發展中的貿易戰,中國已經有實力與美國在貿易的策略上一較高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提升,正是保護國家安全,以及國民生命財產的最好證明。我們在欣賞山東艦隊現代軍事雄風的同時,亦可以借此回顧香港一路走來的歷史,以及展望未來,以期在一國兩制之下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