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8-20 18:00:00

引入新技術增工程界優勢 (上) 

分享:
相片由作者提供

相片由作者提供

近日工程學科成為媒體焦點,皆因今屆 DSE 七位七科5**狀元中,除了三位將入讀熱門的醫學士課程,亦有狀元選擇修讀工程,而港大新設的「環球工程及商業」雙學位課程亦收生理想。 隨著世界各地日益重視工程人才,工程學科成為不少年輕人入讀之選,政府應致力改善工程業界環境,以免人才外流。

 

香港工程界於國際享負盛名,行業標準及法規在世界前列,不少基建工程、鐵路興建技術都曾成為鄰近地區學習對象。但正當各地加強運用高新科技於各項工程、房屋建造之時,香港近年在這方面卻發展緩慢。

 

傳統施工方法,工序都集中於工地現場進行,包括閘板、紮鐵、落石屎、砌牆裝修等過程,不但需要相當多建築工人及長時間,亦會產生大量建築廢料。近年新興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就透過於廠房預製組件,再運到現場組裝,加快工程進度,大大減少建築工人露天工作「日曬雨淋」,提高安全及效率。此建築技術適用於標準化、單元重複性高的建築類型,包括住宅、酒店、宿舍等,故於新加坡就被廣泛用於建屋,穩定及加快了房屋興建速度。 考盧到大型組件運輸局限、跟樓宇主結構之結合、施工地理等因素,現 MiC未必適用較複雜之建築結構,但包括浴室、廚房、樓梯、欄杆等建築內部組件,都可設計成能在工廠預製,再運往工地現場組裝。

Ad Block

 

在香港應用MiC的例子不多,直至2018年8月才有首個動工的MiC項目「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預計2021年第二季竣工,前後只需約32個月。而房屋署亦只以此方式建造公營房屋的廁所。本地應用MiC的最大障礙,是生產大件組件的廠房不足,香港獲認可的MiC供應商亦只有寥寥數間,選擇不多。這導致市場被壟斷,成本高企不下,技術難以進一步普及化。

 

儘管面對著上述困難,但MiC仍是相當值得推行,更可成為行業高科技轉型的起點,但政府必須多管齊下解決難題,配合全盤計劃方可成功。在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就如何使MiC於本地普及化提供一些建議。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