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31 04:30:25
日報

我如何看待要求預測樓市的訪問

分享:
我如何看待要求預測樓市的訪問

我如何看待要求預測樓市的訪問

由於在地產行內有數十年經驗,加上曉得以淺白的方式去說明問題,不時都有傳媒想訪問我,希望我能分析一下時局,並對後市作點預測。我甚少會加以拒絕,原因並非我喜歡曝光,而是我視向社會匯報房地產市場情況是經紀的社會責任。

房地產沒有中央市場,沒有標準價格,市況由大量個別獨特的成交所組成,很難一言蔽之。所以與市況相關的信息先得在經紀人腦海中匯總,然後憑上天賜我的智慧,用直覺加描述。這種做法好像很主觀,但仍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否則,投資界亦不會這麼重視採購經理指數了。

通常,我在接受訪問時,會先提醒傳媒,人類並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我不能保證我的預測一定可以兌現,我所說的只是一些表象再加上自己的猜想而已。我接受訪問只是與人為善罷了。至於這次訪問是否值得報道,傳媒須自行負責。

本來,傳媒是喜歡捧新星的,但這幾十年來,傳媒對訪問我的熱情未減,我嘗試去尋找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我只講心裏話,不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口是心非。我真的覺得市場有這樣的趨向性,才會作這樣的預測。這個世界肯講真話的人不多,所以即使我偶有差錯,仍有傳媒不時會訪問我。

adblk6

第二,我會盡量「雖不能察,必以情」。這句話出自左傳之曹劌論戰,是魯莊公解釋他的處事原則時所言。他說,他在作裁決時,雖不能做到每次都明察正確,但一定會聽取各方陳情,以事實為根據。而我在評估樓市前,亦會先搜集相關數據,並讓這些數據在腦海裏消化一個時期,才作判斷。

第三,我習慣在說出自己的看法前,先了解一下相反意見。以測試自己的意見能否經得起反駁。這樣亦可避免自己的觀點變得太過極端,失去迴旋的空間。

第四,我說話盡量顯淺,多採用受眾容易明白的道理,然後畫龍點睛,指出要害所在。這樣,受眾的認知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一個台階。當受眾覺得自己有得益時,以後就會關注我的觀點。

第五,我不迴避過失。看錯了就是看錯了。堅持不認,只會逼自己走上絕路。有人建議我把以前估計正確的事例列舉出來,以增加自己預測的可信性。我沒有這種需要,亦不打算這樣做。我相信好壞各人自會打分,毋須自我標榜。

公司研究部的同事告訴我,他們正在研發一套自己的AI系統。現正把我們長年積累的數據餵養這套系統,希望培訓這套系統有預測後市的能力。屆時,預測後市的工作可以由AI來負責,我或者可以正式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