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讀書
上月中,和拍檔阿Bu又走上了一條新的,又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跑道——「會八十」。想知道更多可以上YouTube找找,簡而言之,就是兩個40歲大叔,跟好多差不多年紀的人一樣,尚且還叫健康,慶幸有點積蓄,暫時還有時間;香港人平均年齡大過80歲,我們很大機會尚有40年可走,所以開條新Channel找多些夥伴一起上路,讓這無盡旅途不至於太孤單。
頻道一三五直播,星期二有名人/醫生訪問,而其實我們最樂在其中的是,每星期四首播的環節「會讀書」。每星期我和Bu都會讀一本書,跟沒看過那本書的Greg(最近好受歡迎,個個都話佢好似「樹熊」咁好可愛)講解一次書的重點。我們樂在其中的地方是……「被迫」看書的部份。
看書就好像做運動,大家都知道有益,但總是很難持續。大家都試過吧?跑幾天,十天,一個月……突然有點事,沒跑一天,兩天……就沒跑下去。做一日運動永遠不難,難的是如何養成習慣,看書也一樣,做人做事也一樣。《原子習慣》我和Bu都看了,下星期四的「會讀書」出,教大家如何培養好習慣,和戒掉壞習慣。習慣是甚麼?最喜歡書內這段解釋:「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財富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雜物是整理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甚麼就得到甚麼。」 這環節是工作,所以我們「被迫」看,一星期一本,但我們很樂於有這工作,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沒這工作,我們很難持續地一本又一本再一本的讀下去。
人的快樂其中一個來源,是滿足求知慾,你知道多一點,會開心多一點。即使我都一樣,一直喜歡吸收不同知識資訊,但我原本不是常看大量書的人,現在要每星期看一本書,絕對做不到「快看兩小時就看完」那種高手境界。我差不多是要刻意空出時間來專心讀,有時候還讀一次不夠,看完一次再快看一次,才肯定自己沒看漏重點。就好像,現在我還跑不到馬拉松,但我從3公里開始,然後慢慢加上去。40歲了,才努力培養更認真的閱讀習慣——正是「會八十」的精神。
矽谷傳奇天使投資人及創業家納瓦爾(Naval Ravikant)說:「人有兩段人生,第二段人生開始於……當你發現自己只能活一次。」我們剛開始這段人生,想養成一些新習慣,想改變一些舊想法,想追一些新目標……你想一起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