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1-03 06:00:00

歌賦街的前世今生

分享:
孫中山先生等「四大寇」與關景良(後立者)合照。

孫中山先生等「四大寇」與關景良(後立者)合照。

香港開埠首批由殖民地政府定名的街道共有16條,集中在中環一帶,包括押巴顛街(今鴨巴甸街)、威靈頓街、士丹利街、砵甸乍街、皇后大道、嘉咸街、歌賦街、卑梨街(今卑利街)、麟檄士街(今擺花街)、雲咸街、荷李活道、伊利近街、德記拉街(今德己立街)、閣麟街、亞畢諾道、堅道。1845年編製的維多利亞城地圖,已有這16條街道名字。今天要介紹的是歌賦街的前世今生。

 

歌賦街的命名,是紀念鴉片戰爭的英國遠征軍陸軍中將歌賦(Hugh Gough),他在英軍攻城掠地中立下不少戰功。歌賦街是一條不長的橫街,在威靈頓街向上兩個街口,位置比較隱蔽。一般香港人都不知它所在位置,但它在歷史上可赫赫有名。歌賦街44號是中央書院(皇仁書院的前身),孫中山曾在這裡讀書;另外,孫中山、楊鶴齡、尢列、陳少白「四大寇」,常在歌賦街8號的楊耀記2樓開會妄議朝政,密謀推翻滿清政府。因此,歌賦街是孫中山其中一個革命根據地。

歌賦街也是香港報業發源地之一,1874年王韜和黃勝創辦《循環日報》,是華人自資開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社址就在歌賦街49號。物以類聚,歌賦街後來先後進駐多家大小報章,包括《紅綠日報》和《真報》等等。

歲月流逝,歌賦街已找不到報業的痕跡,取而代之是中西食店的開設,其中以「九記」牛腩,和對面大牌檔「勝香園」的番茄牛肉通粉最膾炙人口,兩店營業時左右各排一條長龍,蔚為奇觀,顧客以自由行旅客為主。

歌賦街還有一道風景不可錯過,在歌賦街與善慶街交界的空地,每天午飯時間,有同一班阿伯在表演馬拉松踢毽,他們娛人也自娛,小小一個毽子在他們之間踢來踢去,毽子可以不著地,歎為觀止。多年來,這批踢毽客都是同一批人,全盛時期有十多人,據說最資深的在這裡已踢了三十多年。
 

歌賦街排隊等候光顧食肆的人龍。

歌賦街排隊等候光顧食肆的人龍。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