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18 04:30:54
日報

生育津貼成效不彰 放開移民更見實效

分享:
生育津貼成效不彰 放開移民更見實效

生育津貼成效不彰 放開移民更見實效

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向每名合資格嬰兒的父母發放2萬元現金獎勵。勞福局長孫玉菡稱截至今年6月底,已向近5萬名申請人發放,總金額約為9.79億元,並提出派發的範圍擴至專才家庭。政府想提高香港出生率無可厚非,但任何政策有必要檢討成效。若成效不彰,在嚴重赤字下,需要檢討撤銷。香港原本是開放型城市,只要開放人口政策,歡迎各地人才來港定居,絕對能將本港人口年輕化。

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於2023年10月25日開始實施,根據公開的數據,去年香港有36,767名嬰兒出生,比2023年增加了3,479人,即獎勵金計劃下,一年只換來多3千多個嬰兒,若按此推算,每名新增的嬰兒要用上逾20萬元公帑,計劃是否值得擴大需要深思。政府有必要做多些量化及質化的研究,深入了解年輕夫婦決定生育的因由,而非在沒有檢討下盲目花費公帑。從另一個角度看,去年出生嬰兒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因為疫情後結婚數字反彈。前年香港的結婚宗數為47,723宗,較對上一年上升59%。在2023年結婚之後,在2024年生育是非常正常的推斷,但新增的生育人數卻遠遠少於結婚的人數,反證明有關政策介入的效果有限。

環顧出生率低的地方,各地政府均想方設法鼓勵國民生育。與香港毗鄰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都有用公帑鼓勵生育,甚至以累進資助方式鼓勵增加子女數目。日本財政部於2023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坦言,「國家的這些鼓勵生育政策是失敗的」。日本新生兒人數去年為68萬人,這也是自1899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可見金錢的補貼未能有效鼓勵國民生育。

聯合國前年發表的報告也指出,自1976年以來,希望提高生育率的國家數量已經增加了兩倍多。這個趨勢是難以逆轉,全球化促成人口聚居城市,城市生活壓力使年輕男女出現不婚、遲婚、不育等思潮。加上互聯網和社媒興起,網上生活取代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社交甚至性需求。在這前提下,即使多強大的政府行為也無法改變。香港作為一個城市,不需要太緊張於自身的出生率,反而多屆政府都沒有公開辯論香港的整體人口政策。人口政策當然其中一部分是關注出生數字,但更加重要的是移入香港的政策及其關卡是否有所鬆綁。

adblk6

反觀香港鄰近的深圳,全國願意去深圳打拼的年輕人只須買一張高鐵票便可前往,這種開放型的城市模式打造了全國最年輕人口的深圳市,服務業水準也因此提升。最近火紅的電影《水餃皇后》特別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抵壘政策,來到市區的內地人就可以即時獲得香港身份證。當然,水餃皇后的故事突出了成功人士的例子,但當時絕大部分來到香港的內地移民,也在不同崗位上為香港作貢獻。面對人口老化,應該以開放的態度接納更多年輕人來港打拼,只要找到工作,就應該讓他們留在香港。

勞福局長建議將生育津貼再擴大給高才專才,但對於這一新移入的群體,是否在立穩陣腳於香港便選擇生育,仍然是一個大疑問。這還會增加公帑開支,並開啟缺口,讓未獲取永久居民身份證的人士也能領取香港的福利,重新點燃中港矛盾。如果政府希望促進這批高才專才在香港生育,更直接的方法是讓他們有更多額度的資金調撥來香港,讓他們有足夠資金改善居住環境、聘請外傭或應付其他生育開支,而不需要再擴大在財赤底下的生育鼓勵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