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多看的節目是全運會,不看其他,包括厭惡性廣告。為甚麼?因為透過運動看到真實力、真智慧和真競爭。
全國運動會是大圈子競爭,省市區域不分大小強弱,參賽者悉力以赴,打真軍;不會出現西藏怕了北京就讓賽,也不會看見新疆怕了上海就假賽。這樣才令觀眾看得精彩,只要打出體育精神,大家都會拍爛手掌。
實力接近的省市,選手上場時更不客氣,不會因為我這個省要跟你那個省做生意,就要留力讓分。且看,廣東很多大米和糧食主要來自湖南,很多湖南人出外打工都到了廣東,但這兩省的選手比賽,都出盡渾身解數,輸了也是光榮。
此外,全運會的比賽都是明規則,不單教練和選手知道,觀眾也知道;所以,如果出現打假波,觀眾可以喝倒采和投訴;即使無法落場,但也有參與感。
相反,在香港有很多競爭只是小圈子、小範圍的友好樂園,大家一起玩玩碰碰車,撞了不會心驚肉跳,只會開心笑笑;贏了不會驚喜,輸了不會喪氣;由始而終,可以免於真競爭的恐懼。
且看競地投標,雖然有規可依,但政府的傾向更重要,所以地產商出價前已心中有數。在大機構裡,人事浮沉都不是當事人決定的,而是難「大公司,看上司」;皇親國戚不動腦筋也可以順風順水,窮人餓鬼就要各出奇招,但又不敢過界,生怕過界就永無出頭之日。
最近有一個爭上位遊戲,大老闆希望透過競爭揀蟀,但路人過客都感到這只是友好聚會,握手寒暄,既不會真刀真槍,也不會布局設陷,更無法像諸葛亮對周瑜,用真材實料一看高下。有人說,因為參賽者多是初哥,壓力大,不敢突出自己。對!真的壓力很大,但壓力不是來自觀眾,而是來自有形的監場和無形的督學。如果沒有啟示或暗示,最後變成指示,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此外,這類上位遊戲雖與全運會一樣,有各種明規則,但更重要的是潛規則,你我不懂,但參加者懂就行了。誰是主角或配角?能否由配角變主角?這就是潛規則下僅有的輕微競爭,觀眾也無心細看。
所以,真競好看,假爭難睇!真競出人才,假爭入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