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會工作了一段日子的大家,都會發現一個事實-做事不難,做人才是最難。所以教導小孩子學做人,往往是父母的最大課題。
科技火速發展
現代科技在過去二百年間火速發展,速度超乎人類歷有史以來其他階段。也許科技發展會更加快速;也許以人工智能普及時代會比我們預計中更早到來;也許我們學到的科技知識會在五年內完全過時。但我可以相當肯定的是,一千年前的做人道理,在今天,乃至於未來的社會依然適用。
做人道理恆久不變
科技日新月異,但做人道理恆久不變。人類總會犯同一個錯誤,而歷史雖然不會重複,但總會驚人地相似。人性這一樣東西,是跨時代的。正如任何時代的少女,都會喜歡高大靚仔,年紀成熟一點便會喜歡有才幹前途,再成熟一點便會喜歡專一顧家的男人。無論科技怎樣轉變,人性這一樣東西似乎都沒有甚麼重大改變。
藉故事學懂人性
人生苦短,要從自身的經歷領悟人性,恐怕沒有那麼多容量可以承受錯誤。要學懂人性,最好就是自小學習。其實很多的故事書,包括中國和西方的,對人性都有很好的敘述。小孩子多讀這些故事書,可以及早掌握人類的性格,避免犯其他人犯過的錯誤。除了故事書之外,歷史的教訓也是很好的題材。無奈地,從我中學時代的體驗,歷史科總是沉悶又死板的,彷彿只是考驗記憶力的手段,難以令學生從中領悟到什麼。而故事書, 便是很好的代替品,讓孩子自小便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