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17 04:31:47
日報

紀年(中)

分享:
時憲曆

古人天子頒布的【時憲曆】,是由多年懂天文占星學之欽天監制定,它最簡單內容是【地母經】、【春牛】等之預測,可以預知來年之旱洪天氣,而從天星的理論,這一切都與天上的星宿「交沖會刑」等關係而形成。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它不但影響地球上的山川地勢及天氣變化,也影響國家興亡及個人的福祿壽緣長短。

天文上木星繞天球一圈為11.85年,古人約為12年,這也是「十二生肖」紀年的起源。土星繞一圈約為29.65年,古人約為30年,稱為「一世」,也代表一代人,正常人30年有子,60年有孫,90歲四代同堂,所以秦始皇叫他的繼任者為二世,希望千秋萬代。

土木兩星每約二十年相會一次,這就是風水上「八運」、「九運」等「小運」之來源,但由於天星轉移,今天木土相會並非在曆法之年相疊,以現在九運為例,曆法上2024年立春才開始九運,但土星木星早在2020年12月便相會了。術數曆法中,這些土木相會及曆法之轉變,都會帶來世界政治經濟之大轉變。

在中國,我們的傳統紀年是以皇帝登基後所立的年號,如果皇帝定年號後,事事不順,他也可以改其年號,其中漢武帝在位幾十年,因多年對匈奴用兵,軍事上有挫折,被換一個年號。這些年號,到了南宋後漸漸固定下來,一個皇帝一個年號,但這一套紀年也並無科學及術數的理論。

adblk6

在術數中有一套大星辰記年的方法,中州派稱為「大玄空三元九運」之曆法,也就是今日風水上所用的「八運」「九運」之數。這套方法其實是依據天文上之星宿交滙之紀年而成的一套方法,是有一定的天文科學基礎,在術數上它有更深層次,可以顯示及預測未來吉凶的力量。所以在古代皇帝非常重視此套方法,在古代,某人可以當皇帝被視授「天地」之旨意,所以他是「天的兒子」、「天子」;因他的行為應該符合天意,故有「應天順民」之說。

而最具體表現皇帝這種力量,就是在每年由國家的欽天監製造的【時憲曆】書,印行頒布天下,各地官員根據這曆書,預告農民何時耕種,明年是洪是旱,使大家五谷豐登,多謝天子之恩惠。(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