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7-26 05:15:00

英揆可鑑

分享:

英國又再換首相了。文翠珊在「脫歐公投」後匆匆上任,取代本以為胸有成竹、大膽豪賭脫歐不成的前任首相卡梅倫,好像還是不久前發生的事。

西敏寺國會模式、制度及各種傳統,和普通法法制不相伯仲,互相輝映,近幾個世紀深深影響全球每個角落,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功不可沒。
 

剛巧有機會看到直播文翠珊在國會最後一次答問大會,一口氣應付二十多位議員質詢,口齒伶俐、唇槍舌劍不在話下,由於是臨別秋波,內容大都是惺惺相惜,既展現文明議會傳統的禮節,也乘機互相烘托一番,從問答中提醒大家曾為社會所作貢獻,不愧為深懂陰暗人性及深諳政治藝術高手。

廿四小時之內,由即將離任首相,在國會內的最後一次質詢大會,在首相府外的露天臨別演說,覲見英女王請辭;到新任首相在同一地點作上任演說,覲見英女王接受邀請組織新政府,一切都好像無縫接軌,與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來得同樣地自然。正如文翠珊所言,政治領袖應知下台之時。那怕是脫歐公投失敗,或是脫歐協議不成,總得政治問責,不容戀棧權位,但同時可瀉卻不少社會怨憤,讓執政者或其接棒人東山再起。

反觀香港,回歸22年,好像仍未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出路,立法會雖仍保留西敏寺形式的議會身軀,卻彷彿在不知不覺間,已溜掉不少血液神髓,代表性及認受性大不如前。短短數星期,「好打得」的特首及管治團隊,好像失去了信心和勇氣,進退失據,處處被動,雖然口中仍念念有詞,不斷「譴責暴力」、「維護法治」,但彷佛已失去任何道德力量,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英年代以至回歸初期早已承傳慣用的管治法寶,包括政治問責下台兼換人,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回應重大天災人禍,均因為種種政治制肘及兩制矛盾,未能得心應手。

一場「移交逃犯」政治海嘯,將「一國兩制」廿二年門面成功打回原形,身處十字街頭的香港,不先解決何去何從,恐怕祇會不斷繼續混沌下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