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10 10:00:00

走入歷史 口述歷史 歷經歲月沖刷 《我和我的彩虹》定點分享

分享:
謝君豪(左)與中英劇團董事局主席鄺錦川都是在彩虹邨長大,倫理之間的融洽與相處,令他們回味無窮,也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謝君豪(左)與中英劇團董事局主席鄺錦川都是在彩虹邨長大,倫理之間的融洽與相處,令他們回味無窮,也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中英劇團的《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計劃推行多年,不僅僅是栽培過過千位老友記一同接受戲劇訓練,踏上舞台演出,為自己的人生再創造一個成就這麼簡單。每一次,編劇導演進入社區尋找仍然願意接觸社群、喜歡分享往事的老友記,一同記錄他們年輕時在該區度過的往事,從他們的記憶海裡,構建出一個個屬於那位表演者、更屬於該個地區的歷史故事,每一次都是一個創舉,為人為地為時間增添了一份記錄。《我和我的彩虹》今趟乾脆走入彩虹邨,為這一個已有了限期的屋邨來一場實景口述歷史劇,為街坊,為這個邨留下了以後也抹不掉的視覺記憶。
 
我記憶中,入場觀賞過中英劇團的口述歷史劇,無六齣也有七齣。每一次即使去不同的劇院,大會堂、葵青劇院、西灣河文娛中心、西九自由空間……等等等等。劇場上的氛圍,都讓台上與台下的觀眾情緒波動,不是因為甚麼驚濤駭浪的情節,而是眾生都曾經經歷過、淡忘了,卻在觀賞這劇時被劇中人的對白喚醒了的那刻醒悟。那似曾相識的獨白,讓他們勾起了埋伏了在心內很多年很多年的記憶。因此,每次謝幕,都看到台上的演出者感動落淚,同樣地也見到台下的觀眾,也一樣熱淚盈眶。
 

十三位老友記接受了超過 40 小時的戲劇排練,透過真實的故事與演繹,讓眾隨角色一同走過歲月,感受社區的溫度。

十三位老友記接受了超過 40 小時的戲劇排練,透過真實的故事與演繹,讓眾隨角色一同走過歲月,感受社區的溫度。

十多年來走遍深水埗、觀塘、大澳、東區、沙田、中西區、西貢及九龍城等地的中英劇團,今次撇開了劇院,中英與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彩虹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合作.把「社區口述歷史劇計劃」乾脆走入今次要演繹的地區彩虹邨。十月下旬的一個周六,彩虹邨金漢樓地下106-115彩虹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由十多位老友記一同上演了一場個半小時的《我和我的彩虹》。作為香港六十年代興建的一個大型公共屋邨,不單是為幾萬戶人帶來居所,屋邨的設計成為了建築界的經典之作。彩虹邨由即將遷拆重建的新聞傳出以來,無數香港人以至遊客,都專誠來這個承載了無數家庭、鄰里及成長回憶的地方打卡留念。目的就是為了紀錄這裡,懷緬這裡。
 
《我和我的彩虹》繼續以長者的真實故事為素材,13位老友記經歷了超過 40 小時的戲劇排練,透過真實的故事與演繹, 呈現了社區人情味與時代變遷,讓觀眾隨角色一同走過歲月,感受香港社區的溫度。 著名舞台劇演員謝君豪在十月的那場演出,坐下來成為了嘉賓。在彩虹邨長大的他,默默地欣賞這班素人演員,如何演繹彩虹邨生活的點滴,而謝君豪與其他入過場的觀眾一樣,謝幕時還是有點眼濕濕,他說,因為勾起了很多很多他仍然歷歷在目的記憶與感受。
 

adblk5
中英今次不僅演繹社區的口述歷史,決定走入社區,與老友記一同演繹彩虹邨。 中英今次不僅演繹社區的口述歷史,決定走入社區,與老友記一同演繹彩虹邨。 謝君豪(中)與一眾演員一起走上彩虹邨的平台,與大家成長的地方拍下一張紀念照。

「我63年出世,就在彩虹邨長大。可能當時實在是嬰兒潮,我好慶幸,家中樓下就已經有三間幼稚園,唔怕無書讀,之後我也在邨內的小學讀書。我印象中的彩虹邨,有好多小朋友,又有好多大肚婆。人人都相親相愛,唔知點解阿媽成日叫我過去隔離借鹽,對面借蛋,好似唔使還咁。而我阿媽又會喺唔得閒時,放低我俾隔離師奶湊,後來師奶見咁得意,同我阿媽講不如乾脆由佢嚟湊我,等我阿媽可以出去做嘢。嗰陣時的世界,就係咁簡單,倫埋關係好好,及咁和衷共濟。」他目睹經濟起飛,屋邨後來很多子女都長大了,名成利就,邨內的一個波地變了停車場,因為逢假日便會很多名車停泊在這裡,因為子女回家與父母吃飯了。
 
《我和我的彩虹》將於下周六下午最後一場演出。除了老友記的演出,同場亦設有演後座談會,讓熟悉與不熟悉彩虹邨的你,一同去回味戲內與戲外世界的點滴。
 
《我和我的彩虹》
日期;11月15日(六)
時間:下午三時半
地點:彩虹長者綜合服務中心(九龍牛池灣彩虹邨金漢樓地下1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