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11 04:30:25
日報

運動有機凝聚人心 協調軟硬件創佳績

分享:
運動有機凝聚人心 協調軟硬件創佳績

運動有機凝聚人心 協調軟硬件創佳績

成都世界運動會賽場上,香港運動員的表現閃耀國際。空手道「世一」劉慕裳以完美表現力壓日本選手,奪得女子個人形金牌,創下個人最佳世運會戰績;楊頌熹在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項目中再添一金;壁球項目更傳捷報,四位港將劉子均、梁子軒、李嘉兒與何子樂雙雙躋身男女單打八強。短短3日,香港代表團已高居獎牌榜第三位,僅次於意大利與德國。與此同時,香港新地標啟德體育園自今年有3月開幕後,已成功舉辦國際七人欖球賽、Coldplay演唱會等盛事,亦有周杰倫、謝霆鋒等巨星演出,以及世界四大足球會表演賽。這一硬一軟的成果交相輝映,不僅展現香港舉辦國際活動的實力,更在無形中織就一張凝聚人心的社會網絡。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在《社會分工論》中提出,社會存續的根基在於成員間的「團結」,並將之分為「機械」與「有機」兩類。機械團結依靠外力強制黏合,而有機團結則源自社會成員自然形成的互補與共生。運動盛事所激發的凝聚力,正是後者的典範。當香港運動員站上頒獎台,全城歡騰的場景超越了年齡、階層與政治立場的藩籬。財政司長陳茂波在滑板場親身體驗後曾感慨:無論是室內或戶外運動,都開創了「挑戰自我和展現個性的新維度」,更讓市民「與街坊和社區有著更緊密的連結」,修補現代城市的「疏離感」。

adblk6

這種由下而上、由心而發的認同,遠勝生硬的政治宣傳。當行政長官宴請奧運獎牌選手、全城為殘奧健兒歡呼時,市民的國家歸屬感也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因此,推動體育不應只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職責,而應成為跨部門政策目標——教育局可將武術納入基礎課程,房屋署可在社區預留運動空間,社福署能開放幼稚園場地予公眾使用,讓運動成為貫穿社會機體的血脈。

啟德體育園正是香港協調軟硬件的典範之作,主場館「東方之珠」造型的巨蛋主場館可容納五萬觀眾,配備全球最高效隔音系統與開合式上蓋,草地可切換真草與人工地面,配合各類賽事與演出。園區內更藏著亞洲最長的百米運動酒吧「The Champion」、4萬呎頂級保齡球場,以及設有40條國際標準球道的保齡球中心。然而硬件只是骨架,真正的靈魂在於策略性的軟件配套。

香港金融業可比肩紐約,高等教育不遜波士頓,博彩收益對比拉斯維加斯,但要在傳統體育項目與歐美爭鋒並不容易。我們應另闢蹊徑——例如重點發展新興的「城市運動」。政府已計劃改建官涌市政大廈,打造包含滑板、攀登的室內場地,並升級佐治五世紀念公園籃球場為「城市運動體育中心」。同時,香港飛鏢選手近期在世界盃平紀錄晉級八強,政府可協助推動此類潛力項目成為奧運常規賽事。至於中國武術,雖面臨內地強手競爭,卻是傳承文化底蘊的載體。教育局若在中小學廣泛引入武術課程,既能培養競技人才,亦能深化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adblk7

啟德體育園由民營企業營運的模式,已證明其效率與活力。從七人欖球賽到Coldplay演唱會,再到利物浦、AC米蘭足球盛宴,園區正以多元活動說好香港故事。但香港體育要真正「遍地開花」,仍須打破場地藩籬。內地推行「全民健身」政策,要求居民步行15分鐘內享有體育設施;香港雖地狹人稠,卻可更靈活調度資源。教育局轄下中小學體育館、民政署管理的社區會堂,甚至福利機構的閒置空間,均可於課餘或假日開放公眾租用。此舉既能普及運動風氣,又能增加政府收入,創造雙贏。當運動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國際賽事的榮耀轉化為社會向心力,香港便能在「有機團結」中織就更堅韌的社會紐帶,協調軟硬件,在世界體壇寫下更亮麗的香港故事。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