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2-02-09 04:54:00
日報

面子與褲子

分享:

香港新冠疫情告急,個案飆升的同時,隱形傳播鏈數字亦隨之激增,說得準的只有肯定未達高峰而已。然而在防疫策略的討論上,已變得政治化,特別是《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香港需堅持「動態清零」,政治領袖不敢不從,變相令抗疫更欠彈性與思考。

事實上,自從葵涌邨逸葵樓爆發超級傳播,因不夠檢疫設施隔離而實施圍封、在家隔離及每日檢測後,「清零」策略已名存實亡。後來政府將竹篙灣檢疫中心改成社區隔離設施,同時啟用家居檢疫計劃,亦讓海外地區抵港人士強制檢疫期從21天縮短至14天,已顯示政府在「清零」上已無所作為,無論有沒有「退場機制」,也只能朝「緩疫」及「共存」方向走下去。

疫情到了目前階段,就算來個全民檢測,找出所有感染人士又如何?本港根本沒有足夠的隔離設施,待有位隔離或檢疫的時候,病也好了,這樣倒不如一開始就居家檢疫。所以要怪的就只能怪政府在Omicron出現時,沒有好好研究應對該變種的策略,到了第五波爆發後,同樣也沒有任何新策略——說穿了就是一直在用老辦法,一點長遠的眼光與構想也沒有。

社會上不少人士都苦口婆心地勸政府檢討控疫策略,其實都不是想和政府唱反調,只是不想在明知策略無效的情況下,眼白白看着政府和香港丟臉。但現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又出來發表偉論,令事情一下子淪為面子與褲子之爭——現在北京、港府和建制派只管死撐,只管政治正確,可是「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而退潮就在眼前,到時候丟臉的可不是我們。假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局還是自己想清楚吧。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