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25 04:30:00
日報

香港精神撼不動 打風開市見韌力

分享:
香港精神撼不動 打風開市見韌力

颱風「樺加沙」挾著每小時超過195公里的風速逼近香港,天文台年內第二次發出十號風球,窗外風狂雨驟,但香港金融市場依然有序運作。恒生指數在風暴中展現韌性,輕微波動卻交易如常,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成就,更是今屆政府推動「打風開市」政策正確性的實證。不同崗位的金融從業員在極端天氣下緊守崗位,顯示香港商業活力具備強大的自組織能力,這種能夠抵禦外在衝擊並迅速還原的韌性,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全球格局中,正是香港難以被取代的競爭優勢。

adblk5

這種韌性早見於加拿大生態學家C.S. Holling於1970年代提出的生態韌性理論,他強調生態系統在承受衝擊後仍能維持核心功能與結構的能力。將此概念延伸至城市運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展現的韌性,正是城市成功的精神面貌。最近有電視台以獅子山下精神拍攝訪談紀錄片,而昨日在十號風球下,股票市場相關行業從業員無畏風雨堅守崗位,恰如其分地體現了這種不屈不撓的香港精神。這不僅是對專業的堅持,更是深植於香港社會底層的生命力。

進一步用複雜適應系統理論來分析,香港金融市場的韌性源於其自組織能力。系統內的各個個體——金融機構、從業員、支援服務——在颱風來襲時自發形成新的結構和模式應對挑戰。據了解,中環附近的酒店在風暴來臨前已被預訂一空,連附近金鐘的酒店也一房難求。這正是金融機構靈活變通,協助員工在極端天氣下仍能緊守崗位的自發行為。整個過程政府介入有限,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發協調,展現了自由經濟的強大適應力。未來,若有商業樓宇希望將部分面積改作員工特殊情況下過夜的房間,政府應當給予特別批准,鼓勵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解決方案,而非以僵化的規章制度阻礙自組織系統運作。

從這次十號風球股市正常運作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鑑洛克菲勒基金會提出的「100韌性城市」框架中的7C特質進行全面檢討。香港在此次事件中展現了反思性(從過去颱風應對經驗中學習)、冗餘性(酒店房間的靈活運用提供緩衝)、靈活性(調整工作安排與住宿方案)、魯棒性(Robustness)(金融基礎設施承受衝擊而不崩潰)、資源性(充足的財務與社會資本)、包容性(考慮不同崗位員工需求)以及整合性(跨部門協調合作)。這七個特質共同構成香港作為複雜適應系統的韌性基礎,此經驗應延伸至香港其他重要經濟領域。

adblk6

香港要進一步提升城市韌力,需要全社會各方面配合,建立不斷學習、適應的機制。各個崗位具備自組織能力,才能夠防範氣候衝擊,抵禦國際形勢轉變、國家安全危機等複雜挑戰。打風開市只是一個小考驗,卻驗證了香港在自由經濟原則下培育的韌性價值。這種源自社會底層的自發力量,遠比頂層設計的龐大計劃更具生命力和適應性,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根基。

黃雨紅雨黑雨|雨量標準及應對方法(am730製圖) 黃雨紅雨黑雨|黃雨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am730製圖) 黃雨紅雨黑雨|紅雨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am730製圖) 黃雨紅雨黑雨|黑雨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am730製圖) 黃雨紅雨黑雨|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特別注意事項。(am730製圖) 黃雨紅雨黑雨|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特別注意事項。(am730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