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以散文、訪問以及演講筆錄組成,不是一貫淹悶的學術文章,裝載的內容卻是窮一生也要「穩袋」的真理。
025年11月26日香港在哀號,香港數十年未遇的沖天大火災奪去無數生命,同日香港分析哲學家、大學講師李天命撒手人寰,享年80歲。李天命鼓勵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幫助大眾辨識和避免常見的邏輯謬誤和思維陷阱,他的著作《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戎子由和梁沛霖合編),是影響我人生最深的一本書。
高中畢業後本來一心想讀中文系,不過學分不足,被編入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當然都有興趣,特別是後者,但你若當時問我甚麼是哲學,除了答你「好型」和拋一兩句「我思故我在」等金句,我甚麼也不懂。「玩」成為我入大學的主要目標,入DANCE SOC、MUSIC SOC(浸大稱為SOUND U)以及上莊成為我每日返學的動力,閒時便坐SOC房又或在校舍尋找各個隱閉的角落食煙吹水打發日子,我99%的大學生涯就這麼過,直至上了「批判思考與語理分析」這一科,課室上堂永遠瞌眼瞓的我頓時(終於)醒一醒。數十年後回首,慶幸自己曾入讀宗教及哲學系,明白邏輯思維的重要(以及認識了一班老BEST同學)。
當年教授「批判思考與語理分析」課堂的是張錦青老師,現今已是中大哲學系榮休教授,另外還有一位陳強立教授,是我畢業講文的指導老師,兩位教授都先後向班上同學推祟李天命,叫我們讀《李天命的思考藝術》(陳強立文章收錄於書中附錄),從此我便如愛德華兄弟一樣打開了真理的大門,認識了甚麼叫「語理分析」,就是在思考、分析、討論問題時,首先要明確問題是否清晰,是否有意義,如果問題本身意思不清、意義不明,就沒有進一步思考和討論其真假、對錯的必要;還認清了「三大語害」,即批判語言對思考造成的妨害,包括:語意曖昧(指語言意義模糊不清)、言辭空廢(指言論缺乏實質信息內容如同廢話)以及概念滑轉(包括概念混淆和概念扭曲),對於工作(跟老闆及扮工同事開會)以至日常生活(看新聞聽高官發言)也有莫大洞察與應對運用。
大學講堂墟冚如姜濤灣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是以散文、訪問以及演講筆錄組成,不是一貫淹淹悶悶的學術文章,裝載的內容卻是窮一生也要「穩袋」的真理。開首的「導引篇」收錄不同人士和中大學生組織對其介紹和訪問,李的人生哲學、騎士精神和愛情宗教等觀念,就像小說認識男主角的初段篇章;「主題篇」是書的核心,由李親自撰寫,系統介紹其思維方法與獨立思考的理論,包括語理分析及其與思想的關係,也就是上述提及內容;參考篇收錄李天命與神學家韓那(Michael Horner)關於「神是否存在」的一場著名辯論筆錄,以及隨後引發大型論戰文章。辯論發生時我還未入大學,但聽師兄師姊形容那是絕無僅有的香港學術界一次空前盛況,其針都插唔入的大學講堂堪比姜濤生日的銅鑼灣。這場辯論同時也展示了李天命如何運用其思考方法,針對上帝概念進行批判。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是學習思考方法的絕佳入門書籍,彌補香港教育制度這麼多年來在欠缺邏輯教學的缺憾。這裡想引用中大1990年哲學系的一篇文章,當時同學詢問李天命:「在香港面臨九七問題的情況下,思考方法是否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李天命回答:「思考方法的重要性並不限於目前的特殊環境,而是有其普遍意義的。現代人傾向於民主,那是歷史潮流,而民主的一個要素就是議會政治。辯論、議事論事,這屬於議會的特性和本質。如果人們缺乏判別是非的能力,沒有獨立思考的方法裝備,那麼就算有代議制度也只會徒具其表,流於形式而沒有多少實質的作用。」
同學追問:「既然思考方法這麼重要,可否說明基本思考方法的關鍵要點?」李天命指出:「最重要的莫如曉得恰當提出『是什麼意思?』和『有什麼根據?』這兩個(兩類)問題。要判別一種思想或一個言論的是非對錯,首先必須知道那思想或言論是什麼意思,然後要弄清楚那思想或言論有什麼根據。當然,有關意思和根據的問題,不可漫無分際地胡亂提出。如果意思已夠清晰了,便無須再問『是什麼意思』。如果理據已夠確鑿了,便無須再問『有什麼根據』。但另一方面,只要不是吹毛求疵,那麼,善於提出『是什麼意思?』和『有什麼根據?』這兩個問題,養成了問這兩個問題的思維習慣,也就是培養起一種『批判思考的警覺性』,這可以說是學習基本思考方法最重要的關鍵。」
過去這些年香港以至全球發生的事都令人領略到:我們彷彿任何時刻都處於「特殊環境」。《李天命的思考藝術》鼓勵大家不要盲從權威,要掌握自己的思考主權。「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像荒夜裡的一盞風燈。提著自己的風燈,照亮未知的旅途,這就叫獨立思考。」李天命這一席話,不管是1997、2046以至世界末日前一刻,終身受用。多謝李天命老師燃亮我的風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