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11-07 15:15:00

「係愛呀哈利!」改口「係愛呀鐵血戰士!」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從獵殺者轉職守護者

分享: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前所未有地為系列及鐵血戰士這個外星種族注入了的情感。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前所未有地為系列及鐵血戰士這個外星種族注入了的情感。

1985年電影《鐵血戰士》,主題是「獵人與獵物爭霸戰」,如果讓地球最頂尖的特種部隊,在叢林中遇到一個比他們更強的外星獵人,獵人跟獵物的角色在一瞬間轉換,到底是人類菁英醒,還是外星獵人勁?由代表人類的肌肉男阿諾舒華辛力加對抗更大隻更多肌肉更恐武有力的外星獵人,兩者激戰連場,看得觀眾(相信特別是男觀眾)熱血沸騰。相比人類的阿諾,相信更多男觀眾如我情迷鐵血戰士。

鐵血戰士的吸引之處,在於其將「高科技外星文明」與「地球原始部落獵人」融為一體的設計,據說導演參考了1980年《世紀爭霸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中出現的非洲部落,其成員擁有類似的髮辮裝飾,為鐵血戰士賦予了原始部落的儀式感,高大身軀配合發達但不笨重線條流暢的肌肉,能夠在叢林中高速移動、潛行和攀爬,還有撩牙外露的口部,完美呈現原始兇殘,讓人望而生畏。還有其高科技的配合,包括隱身裝置、自動瞄準的能量肩炮,還有多功能偵察視鏡面具,比007的武器更先進更暴力。1985年的《鐵血戰士》,創造了一個既有未來感又充滿古老野性魅力的獨特形象,俘虜了一群喜歡SF、動作與血殺的觀眾。電影成就了一個流行超過40年的IP,時至今日依然有新作推出:幾個月前Disney+的動畫《鐵血戰士:時空獵襲者》,還有最新在戲院上映的這齣《鐵血戰士:蠻荒廝殺》。

當鐵血戰士一旦有了語言有了溝通能力,便會大大降低其型格。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片中幾乎沒有人類角色,因此也看不到標誌性的剝皮和抽脊椎等血腥場面。 40年後,大家依然繼續愛著這位宇宙最強頂級獵殺者。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前所未有地為系列及鐵血戰士這個外星種族注入了情感。

《鐵血戰士:時空獵襲者》延續著「地球最強大戰外星獵人」的命題主軸,地球派出維京人、日本忍者和美國空軍,最後甚至三人聯手來到外星大本營對抗鐵血戰士,看得老粉絲如我賞心悅目。《鐵血戰士蠻荒廝殺》則完全向另一個主題發展,故事講述年輕鐵血戰士為證明自我,與AI合成人搭檔在異星冒險,突破狩獵宿命,是一個關於失敗者尋找自我價值的冒險,涉及合作、成長與打破宿命的主題,是一部勇於創新、充滿野心而且「情感真挚」的《鐵血戰士》系列電影。

失去獵殺者的血性與靈魂

電影首次以鐵血戰士Dek為主角,講述其成長故事,顛覆了系列傳統,對於喜歡鐵血戰士的觀眾來說本應是好事(《未來戰士2》也如是),但一旦成為主角,便需要付帶一連串或許會扣減鐵血戰士上述提及那些最吸引的有型有款設計,其中傷害性最大之一就是「鐵血戰士識講嘢」,沉默是型格塑造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當電影中聽到主角Dek在降落異星第後第一時間自言自語(當然是說給觀眾聽):「現在開始,我要狩獵了!」你便會覺得這位鐵血戰士跟過往認識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介意電影講述一位鐵血戰士從弱者開始奮力向上的故事,但即使戰力不足,鐵血戰士也不可丟掉獵殺者的血性與靈魂。

adblk5

然後整齣電影便是在這種氛圍下進行,從文戲到武戲,從人物關係到尋找Dek尋找自我價值,如果正面一點就是充滿愛,難聽一點就是婆婆媽媽,你甚至會認為為了要做到這相對老少咸宜充滿愛的非暴力非血殺風格,連最初劇本的形成都已經開首建構,戲中並無一個人類,鐵血戰士打的都是AI合成人跟幾隻外星野獸,即使在捕獵外星野獸是也是不見血,對戰數以百計的AI合成人,就連白色液體也沒有流過幾滴。另外,到電影中段,更走出一隻眼睛大大笨手租腳的可愛版咕嘍出來,跟鐵血戰士和合成做出一連串搞怪動作;還有一隻類似鰻魚加劍魚的外星小生物被馴養後,代替了成為了Dek的肩上武器,當Dek遇上危機時更衝出來視死如歸自我犧牲,連這樣一條微不足道的鰻魚,導演也為其犧牲來一個影著屍體的Wide Shot好好悼念,整齣電影就是在如此以愛包圍著進行。如果你一心作然是抱著觀看過往《鐵血戰士》的心態來到這裡,你會懷疑自己入錯戲院,然後再想想:「這種老少咸宜不正是Disney一直為了令不同IP在新世代普及而孜孜不倦地進行著的大計劃嗎?」

《鐵血戰士 蠻荒廝殺》前所未有地為系列及鐵血戰士這個外星種族注入了情感,透過父殺兄、弟弒父近乎希臘神話的悲劇框架,讓觀眾窺見了鐵血戰士的家族情仇,到流落異星尋找自我的旅程中,再彰顯Dek跟AI合成人以及那隻小可愛咕嚕的友情牽絆,鐵血戰士從獵殺者變成充滿豐厚感情的親朋摯友守護者,以後大家可以從「係愛呀哈利!」改口成「係愛呀鐵血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