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首次拜訪Timothy的 Café【1】,不足兩小時的短聚,就被這個社區故事觸動了!從沒想過這竟是Cafe結業前最後的公開活動。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一位空間學者新作下的故事主角】
早兩期筆者曾經以《打工不成的空間學者》為題,介紹了一位建築師,Ben曾經在本地空間使用方面,出版了不同書籍,也屢獲殊榮!今年書展熱賣的作品《使命藍圖》,其中一位故事的主角 【2】,正正就是Timothy。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信二代 + 牧二代】
相信大家都聽過「二世祖」、「富二代」……類似的名詞;其實,坊間還有「信二代」和「牧二代」。
「信二代」的意思就是:父母一代是信徒,他們的子女自少就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孩子的社交圈子及文化,基本上都被教會圈子充斥着。
「牧二代」的意思就是:父母是教會的牧者,他們除了擁有「信二代」的特徵,自少還會受到一眾會友的目光關注。大部份會友對牧者都是尊重有嘉,認為他們是典範,對他們有難以形容的期望和要求。這種心態也應用於他們的子女。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小眾的那些年】
成長於上述環境的 Timothy,自少的視野跟其他同學就有很大的差異。他的暑期活動,基本上就是短宣、福音營、佈道會……從他眼中,看似很正常的生活習慣,跟其他同學就是截然不同!所以筆者形容他是「小眾」。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半個學位】
上天安排,Timothy對學業不太有興趣,所以就算考進了大學,也沒有如常完成學位,只讀了一半就往外跑了。縱使在正常家庭,這個決定應該很難執行!加上Timothy在一個被眾人監察着的模範家庭,要作出同樣的決定,相信是難上加難。由比,可見Timothy家庭對他的支持是百份百的!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創業為了貼地】
放棄了學業,也不想在教會圈子工作,但內心卻帶着一個服侍的心,何去何從才是好呢?
Timothy的人生缺失就是沒有好好跟大眾相處、接觸!他終於想通了:倘若能夠經營一間Cafe,每天就在社區當中,可以盡情地跟不同的大眾零距離接觸,這不是一舉數得嗎?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營商宣教】
在西營盤高街開設Cafe,接觸到的:可以是基層街坊、也可能是中產專業人士……這正正滿足了Timothy的願望。
簡約的裝修,隱藏着信仰的味道,Timothy就在這小店渡過了七年。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營商不成=宣教不成?】
在營商方面,思路清晰的讀者們,從今天往前數七年,Timothy的Cafe就經歷了疫情和社會運動……縱使雨過天青,近期的飲食業營商市道,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日漸成熟的Timothy,作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是把Cafe了結!他認為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完結,過程中間,經已賺到豐足的收獲!
Timothy由開業至終,也沒有進取地、系統地執行宣教行動,只是忠心地、辛勤地把自己擺上……盡量每天都當值,風雨不改!看似收獲抵不上付出的創業路,自從筆者聽到他跟一位熟客的故事,就感受到內裡竟然有物超所值的真相!
原來有一位女士,每天都會光顧,風雨不改。有一次他主動跟Timothy分享:這是她最後光顧的一次了!原因就是她將要出國,但她今次有一個特別要求,就是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出門正為着醫治,她邀請Timothy替她作一個禱告。
這個邀請,除了反映她對Timothy的信任,也展示了她對祂的信任!對於一個非信徒的她,我相信Timothy營商宣教的工作,經已是滿分了!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結業為了走更遠的路】
Timothy經已決定重返校園,成功申請了學位;他會首先完成餘下的半個學位,然後繼續進修神學。相信他在這段營商宣教的路,除了補充了他缺失的「大眾」經驗,也鞏固了人生信念。這次重返校園,相信是一個關鍵的整理。
祝福Timothy他日學有所成,能回饋社會,榮神益人!

成長於小眾的創業者
【延伸活動】
《使命藍圖》兩位作者很有心,除了發掘城中故事、寫書、出版……新書面市後,還馬不停蹄,邀請每位故事主角安排分享會,今個週五在大角咀《一滴》(The Ripples) ,舉辦「轉化X新皮袋」,介時,另一個故事的主角,連同作者將會同場跟讀者互動,周朗也會出席,會見到您嗎?
【註1】Eden
【註2】《信仰 X 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