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誰想讓自己變成噴火龍,可是管教育兒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令人擔心、激動、憤怒、無奈的事情。
沒有誰想讓自己變成噴火龍,可是管教育兒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令人擔心、激動、憤怒、無奈的事情。我當然也有試過對孩子大吼責駡的時候,每次回想起來都讓我後悔。後悔語氣太重、後悔咄咄逼人、後悔控制慾太強、後悔過份懲罰⋯⋯
在責駡別人的時候,我們常常陷入一個旋渦中 —— 從我的角度出發,我讓你解釋,看你怎樣說服我。可是對方往往沉默不語,不是在逃避自己的眼神,就是倔強的看著自己。而即使聽到對方的解釋,卻一定不會是自己滿意的說法(否則當初就不會那樣做了),於是再繼續數落對方,務求讓他知道自己有多不堪、讓人多失望芸芸。
可是被責駡的孩子會有甚麼想法呢?在正向管教的家長小組中其中一個體驗活動,會邀請家長角色扮演,一方做自己,扮演憤怒至極的家長角色,限時之內毫不留情地責駡扮演小孩角色的參加者。扮演小孩的參加者共同的反應是「沉默」,他們大多數的感受是驚慌、腦海一片空白、想時間快點完結、不敢開口解釋或阻止等等。好不容易時間夠了,問問家長一方事情有沒有得到解決?答案全是沒有。可見,過於激烈的責駡,實際上是於事無補。
被情緒支配了行為,總有機會發生,我們在意的除了該事件,還有那因激烈衝突而破壞的親子關係。修補關係當然要從溝通開始,坦誠錯誤、釐清責任、誠意和解,可幸的是孩子對父母比我們想像中的寬容,願意修補關係,下一步再慢慢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