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平台走進ChatGPT:AI時代的App Store革命
去年,我哋同Microsoft合作,把Azure OpenAI技術應用到House730,令用戶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搵樓。當時我哋希望打破傳統搜尋的限制——例如輸入「TKO廣明苑1 bed $3K」,系統都可以理解這句混合中英文、縮寫與口語的查詢。結果,我哋在每日六萬次查詢中,準確率達到94%,用戶體驗明顯提升。
但一年之後,AI世界的節奏已經完全改變。OpenAI在10月的開發者大會推出Agent Kit,讓任何開發者都可以把業務功能變成ChatGPT可調用的功能。它示範用美國地產平台Zillow做例子,用戶只須一句指令:「幫我搵一間三房、近學校、80萬美元以下的屋。」ChatGPT便自動連接Zillow、比對條件、計算貸款、甚至幫你安排睇樓。整個過程中,用戶從未真正打開網站。
這個畫面,其實象徵住一個重大轉變:平台唔再係入口,而係AI世界的模組(module)。
由各自開發到集體進入AI生態
以往,各大平台都嘗試自行開發AI功能——語音助理、智能推薦、客服機械人。每間公司都想「自己做AI」,好似我哋當年打造自然語言搜尋一樣。
但未來,這些功能可能會被ChatGPT這類平台整合成一個更大的生態:企業不再需要每次從零開始開發,而是直接在ChatGPT內提供功能。
對用戶而言,這樣的體驗更自然——佢哋唔需要記得打開哪個App,只需要問:「幫我睇下今個月有冇九龍塘區嘅三房租盤?」AI agent便會自動調用各平台資料。
對平台而言,挑戰亦隨之而來。
流量不再屬於你:AI agent會統一整合結果,用戶未必再打開你嘅App。
演算法決定曝光:AI根據資料品質與信任度決定是否引用你的服務。
品牌轉化為服務:你唔再直接面向用戶,而係被AI認可、被調用。
換句話講,平台嘅競爭將從「吸引用戶」變成「被AI選中」。
Impression不再重要 Conversion才是戰場
電子商貿行業一直有兩個核心指標:「Impression(曝光)」同「Conversion(轉換)」。前者係吸引注意,後者係促成行動。
傳統平台靠Impressions賺取廣告收入,靠用戶流量推動生態。但AI agent的世界裡,用戶唔會再「看」廣告——佢哋只會接受一個建議、一個結果、一個行動。曝光的價值自然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能否被AI agent採用」的轉換率。
結語:AI時代的「平台定位」
當年App Store改變咗軟件分發方式,令網站退居幕後。
今天,Agent Kit或許會重演同樣的劇本——ChatGPT將變成AI時代的App Store,各行各業的平台,都要學識點樣成為一個「AI可調用的服務節點」。
對我哋這類平台而言,這唔單止係技術革命,更係一場存在問題:當AI取代了搜尋與介面,我哋仲點樣被人「見到」?
也許,未來的成功,不在於誰吸引更多眼球,而在於——誰能被AI信任地呼喚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