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11-07 04:30:18
日報

AI瀏覽器之戰:當AI開始「幫你買嘢」,平台邊界在哪?

分享:
AI瀏覽器之戰:當AI開始「幫你買嘢」,平台邊界在哪?

AI瀏覽器之戰:當AI開始「幫你買嘢」,平台邊界在哪?

上次我們談到,AI瀏覽器正成為下一場科技戰的主戰場。幾個月內,Microsoft推出Copilot Mode,OpenAI發表Atlas,Perplexity則以Comet為旗號,主打agentic mode——AI不止回答問題,仲可以幫你「行動」,自動搜尋、比價,甚至幫你下單。

聽起來方便,但正因為太方便,最近第一宗「AI越界」事件就出現。

Amazon出手:請AI代理「停止購物」

11月初,Amazon正式向Perplexity發出停止及禁止通知(cease-and-desist letter),要求其Comet瀏覽器關閉「代客購物」功能。據Reuters及Times of India報道,Comet的AI代理在用戶授權下,能自動登錄Amazon帳戶、選擇商品、比較價格,甚至幫用戶完成購買流程——整個過程幾乎毋須人工確認。

Amazon表示,這違反了平台使用條款,並可能造成安全風險與用戶混淆:

「Perplexity的AI代理未經許可即使用我們的購物系統,模糊了誰是實際購買者、誰應該對交易負責。」

事件的焦點,不在於AI做錯嘢,而在於——當AI開始代表人行動,平台邊界瞬間被打開。

誰應該負責?

這次爭議凸顯了一個現實:AI代理的「行動力」其實正衝擊整個網絡秩序。

傳統上,用戶登入、瀏覽、下單、付款,全都有明確責任鏈;而在AI代理時代,一切變得模糊——

‧帳戶登錄由AI代行,資料洩漏算誰責?
‧若AI代買錯貨或被詐騙,消費者能否追討?
‧平台要監控AI行為,還是禁止AI使用?

adblk6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Amazon的反應,其實是大型平台為守住「主權」的第一步。因為一旦AI代理能在不同平台自由行動,真正擁有客戶關係的,可能就不再是Amazon,而是AI本身。

信任與安全:下一輪的競爭焦點

這場事件也預示着AI瀏覽器之戰的下一階段——不再是「誰功能多」,而是「誰更可信」。

Atlas強調guardrails與安全記錄,Microsoft把Copilot鎖入Windows系統權限之內,Perplexity則在Comet事件後被迫重審授權政策。每家公司都在平衡同一條細線:方便vs安全。

對用戶來說,AI越聰明、越主動,風險也越高;對平台而言,若開放太多,會被AI「取代界面」;若太封閉,則錯失新流量。

結語:當AI代理成為「新用戶」

從Amazon事件可以看到,未來互聯網的主角可能不再是人,而是一個個代表我們行動的AI代理。

而平台之間的競爭,也會逐漸轉化成:「誰能安全地被AI使用?」
對任何線上業務而言,無論是零售、金融還是地產,這都是相同的挑戰。

我們要重新思考:當AI開始「代我們做決定」,平台的控制權、責任與信任,應該如何重寫?

在AI時代,界線不再畫在螢幕上,而是畫在行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