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的早餐、午飯或下午茶約會都排到滿滿的,一場新冠肺炎,令我在農曆新年後都沒有跟家人以外的人吃飯。即使現在疫情稍為緩和,我都吃完了午飯才上班,反正同事們都不會很早返工。現在很多會議都是視像形式進行,如果想面對面,又不想太嚴肅的話,偶爾都會跟其他人喝杯咖啡,盡量將感染風險減到最低。
有些人認為我太緊張,不少社交活躍的人,也不見得會感染病毒。即使美國疫情爆發得那麼嚴重,持續了半年時間,而特朗普每天見那麼多人,又不戴口罩,也是到了最近才受到感染。香港的情況好那麼多,我們似乎不應太緊張。
我其實並不太擔心自己會受感染,即使不幸中招,我也沒有甚麼高危因素值得擔心,我只是認為盡量不讓自己成為傳播鏈是一種社會責任,畢竟疫情第三波已經奪去了差不多一百條性命。
股神巴菲特的拍檔Charlie Munger說過,如果他知道自己在甚麼地方死亡的話,他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在防疫上,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邏輯,當我們知道人們在甚麼地方感染的話,就盡量不去那些地方。早前很多群組爆發是在食肆、酒吧、街市等等,我不去這些地方,就能把感染風險減低。
近日確診個案雖然只是單位數,但都是沒有源頭的個案,而且分布非常廣,表示社區仍有不少隱形帶菌者,部分確診人士又社交非常活躍,社區隨時出現小型甚至大型爆發。我決定在不明源頭個案絕跡之前,都會維持現在的社交活動模式。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