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對峙雖帶來短期負面衝擊,美國及香港股市本周宜採取謹慎策略。(資料圖片)
中美貿易關係再度陷入緊張,源於商務部於2025年10月9日發布的公告第61號,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此舉要求境外組織和個人(稱為「境外特定出口經營者」)在向內地以外國家和地區出口特定稀土相關物項前,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頒發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件。具體而言,若產品含有原產內地稀土物項,且該物項價值佔產品總值的0.1%及以上;或使用中國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属冶煉、磁材製造及二次資源回收技術在境外生產相關物項;抑或直接出口原產於內地的稀土物項,均需申請許可。對向境外軍事用戶或管制名單內實體的出口申請,原則上不予許可。最終用途涉及14奈米及以下邏輯晶片、256層及以上存儲晶片生產,或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研發的申請,則採逐案審批。人道主義救援用途可豁免許可,但需事後報告商務部並承諾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公告中「一(一)」和「一(二)」部分自2025年12月1日起實施,「一(三)」部分即刻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0月10日,隨即在Truth Social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額外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於10月12日周日回應,指該管制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法規的正常行為,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國際義務,並非禁止出口,符合規定的民用申請將獲許可。中方批評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管制清單逾3,000項,遠超中方900餘項,近期更新增對華限制,損害企業權益並破壞全球供應鏈。中方強調不願打貿易戰,但不怕打,敦促美方糾正錯誤,透過對話管控分歧,否則將採取相應措施。
此延續今年早些時候的爭端,儘管雙方曾在英國和歐洲會議後達成部分緩解協議,但內地政府最新行動凸顯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稀土作為半導體、電動汽車及國防裝備的核心原料,中國佔全球加工能力的90%以上,此輪管制不僅加劇地緣政治風險,更直接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美國股市受到上述事件,影響顯著受壓,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近900點,跌幅1.9%,標普500指數下跌2.71%,創下4月10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斯達克指數更因科技股主導而下挫3.56%。投資者對貿易戰復燃恐慌情緒迅速蔓延,特別是依賴內地供應鏈的科技與製造業板塊首當其衝。蘋果、特斯拉及等股份無一倖免,反映出市場對供應中斷擔憂。
由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平均關稅已達57%,若特朗普的100%額外關稅於11月1日落實,總稅率將飆升至157%,將推升企業成本並壓縮利潤邊際,電動汽車產業尤為脆弱,早前美國汽車製造商已警告,若稀土磁鐵供應斷絕,生產線可能如新冠疫情般大規模停擺。內地管制的0.1%價值門檻極其嚴格,許多全球科技企業將難以證明其微晶片或其他設備低於此標準,從而受制於北京許可審批,進一步放大供應鏈斷裂風險。
從金融市場反應角度來看,本周無可奈何延續下行趨勢,儘管聯儲局可能透過貨幣政策緩衝,但貿易摩擦升級將放大通脹預期,迫使市場重新評估利率路徑。科技股板塊面臨供應鏈重組風險,相信清晰將成為美國股票市場,短線出現明顯獲利回吐的原理藉口,若特朗普與習近平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取消,則可能引發進一步拋售。
此輪管制不僅是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回應,更是中國鞏固戰略資源優勢的戰略部署,美方雙重標準將加劇不信任,投資者宜關注防禦性資產,如公用事業及消費必需品板塊,以對沖波動風險。
中國最新出口限制的許可要求及合規告知書義務,將令全球科技企業難以規避,境內出口商須向境外接收方出具《合規告知書》,這一制將增加跨境交易成本。中方對美船舶特別港務費的反制,雖為被動防禦,卻將進一步擾亂航運與物流板塊。
中國商務部雖強調管制為「合法安全措施」,但其上述最新措施,顯示北京立場強硬,反映內地政府通過上述政策,主導即將原本有機會在亞太經歷峰會期間舉行的兩個元首會面?
整體而言,港股本週震盪偏弱,建議減持高貝塔值股票,轉向低估值藍籌如匯豐控股,以維持組合穩定。
此事件對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更為廣泛而深遠。首先。供應鏈斷裂風險將推升全球通脹。稀土價格已於上週上漲15%,預計若關稅落實,將帶動電動車及再生能源成本上升10-20%,進而壓制全球增長預期。中美貿易戰若全面復燃,將使全球GDP增速下滑0.5個百分點。
其次,地緣政治溢出效應將重塑資產配置。美元指數上漲1.2%,反映避險需求,但新興市場將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加密貨幣市場更遭重擊,比特幣單日蒸發近10%。
中國的外交表態雖呼籲重返對話,但特朗普的強硬姿態已令市場預期貿易協議遙遙無期,此輪摩擦凸顯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供應鏈多元化迫在眉睫,企業須加速本土化生產,投資者則需強化風險管理,特別是針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曝險。台灣經濟部門表示,稀土管制不會重大影響其半導體產業,供應多來自歐美日,此或緩解亞洲科技股部分壓力。
最新消息顯示,事態或有轉圜餘地。中國商務部於10月12日澄清,稀土出口控制非全面禁令,符合規定的民用申請將獲批准,並表達加強供應鏈對話意願。中方計劃自下週二起,對美國船隻徵收港口服務費,以反制美方相同措施,顯示被動防禦姿態。在我看來,此為特朗普關稅威脅的談判籌碼,特朗普雖最初表示似乎無理由會面,後於白宮澄清並未確定取消,僅稱「不知會否舉行,但假設可能會有」,此峰會變數成為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我傾向相信雙方最終將於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會晤,以管控分歧,但中美貿易談判是否轉彎,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然而,公告的逐案審批及不予許可條款,顯示北京意在長期掌控技術供應鏈,市場需警惕潛在的持久衝突。貿易休戰協議將於11月8日到期,雙方措施生效日期預留談判空間。
美國企業須加速稀土本土化生產,否則科技與國防板塊的估值將持續承壓。
本港股市同樣未能倖免,上週五夜期恒生指數期貨大跌逾2%,拖累亞洲市場整體情緒。 作為連接中美經濟的樞紐,香港股市高度敏感於貿易動態,恒生指數中科技與金融比重逾60%,中國稀土管制直接衝擊本地半導體及電動車供應鏈,相關行業股份本週開市難免受到壓力。
中美貿易對峙雖帶來短期負面衝擊,美國及香港股市本周宜採取謹慎策略,恒生指數上周五夜期以及ADR,反映港股週一開市有可能大幅下挫超過1000點,極大機會跌穿50天移動平均線,本週支持位將下移至接近100天線(目前處於24969點)即25,000點水平。
由於美股上周五已經出現大幅下跌,標準普爾500指數本週將考驗50天線支持(目前處於6,527點),在中美兩國貿易博弈,針對對方關稅和制裁措施未明朗化,以及未有明顯反彈訊號前,入市博反彈適宜保持審慎。
中美博弈關係,一如既往說法,或許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