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9-25 04:30:11
日報

以激勵機制提升香港職安健: ESG視角下的探索

分享:
香港職安健

以激勵機制提升香港職安健: ESG視角下的探索

去年香港發生約30宗致命工業意外,儘管政府2023年對《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進行20年來最重大修訂,將嚴重違規最高罰款從50萬元大幅提高至1,000萬元,並新增最高兩年監禁刑罰,但這些措施尚未明顯改善工地安全表現。反映出執法與安全文化之間仍存在顯著差距。

香港過去的職安健策略主要依賴「重罰」,難根本改變文化。如果能引入金融激勵機制,讓安全成企業收益來源或能帶來轉變。本文建議兩種新途徑:社會貸款和保險費用。

社會貸款應用於工地安全

社會貸款核心是將資金投入產生積極社會影響項目,職安健正符合這原則。如果企業提出具體計劃,如優化工地環境、降低職業危害或提升員工健康福利可獲低息貸款。如今年4月恒基地產(012)與星展銀行推總額50億元社會貸款,融資與多項ESG指標掛鈎,包括「降低工地意外率」。恒地承諾每千名工人意外宗數低於7宗,而行業平均為20宗。這不僅支持公司擴張,還證明職安健能帶來財務益處。案例顯示職安健不僅是遵守法規,而是直接影響成本和競爭力。當金融機構以優惠利率獎勵優異職安健,企業自然有動力投資安全設備和員工培訓等。

安全表現聯動保險費用

另一值得推廣模式是將工地安全融入保險費,領展(823)實施「可持續發展聯動保險」後,透過氣候風險評估和防災投資,成功將物業保險費降低11.7%。若將這模式擴展到職安,透過「減少工傷事故」獲「保費減免」降低營運成本,還能激勵企業改善工地環境,能實現「減少工傷」與「降低成本」的雙贏,進一步鞏固安全文化。

激勵機制的多重優勢

這些金融激勵機制帶來多方益處:1.財務激勵,職安健優異享保費減免,將安全轉化成本節約。2.減少工傷與索償,企業更積極採取預防措施。3.提升聲譽與ESG效益,保費較低公司象徵職安健出色,向投資者、客戶和員工傳遞正面訊息;在香港日益重視ESG披露下,能進一步強化企業形象。

adblk6

隨綠色金融和ESG在港推廣,利用社會貸款與安全表現聯動保險兩工具,有助建立新一代安全文化,不僅能減少工地悲劇,還讓企業在國際資本脫穎而出。從「以罰促改」轉向「以獎勵推動」,符合全球趨勢,還平衡「安全」與「商業利益」。香港完全有潛力成亞太地區職安與ESG融合典範。 

作者為鄺超靈——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IES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