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企圖用一些基本的金融和經濟理論,去講戰爭時的金融和經濟狀況,這是我一向很有興趣的課題。不消說,為了湊合現實,我是用這些理論去引證俄羅斯的現狀。
第一條理論是,戰爭時,正在處於上風的一方的貨幣匯價會升值。這些當然有很多原因,大部分都是常識,例如心理上的影響,例如可獲得更多的人口、生產力、資源,但有一個已被公認的說法,卻很少被人提起:
「處於上風」,意即正在取得新的土地,換言之,代表了會有更多的人民將會使用上風國的貨幣,因而令到該國的匯率上升。這例子就是在一戰和二戰初期,德國馬克的匯率均在上升,儘管戰爭花了很多錢。
反過來說,當戰事不利時,貨幣會從淪陷地「倒灌」回來,皆因一旦淪陷,己方的貨幣便不再通行了,只能運回本地去花用。這好比當年的國民黨戰事失敗,法幣、金元券不斷從解放區「倒灌」回來,所以不管財政政策如何穩健,也沒法子吃得消。
更不待言,貨幣與其他所有的資產一樣,其價值由未來的「期望」去決定,因此,當一方戰事不利時,其貨幣匯價將會敗如山倒。
以上理論,是用作解釋為甚麼俄羅斯盧布如此強:除了因為資源價格上升,以及普京規定要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資源外,俄國新佔領了一千萬人口,單單這部分土地與人口對盧布的新需求,已是很大的上升動力。
第二條理論是:第一產業是資源,第二產業是生產,第三產業是服務,而經濟愈是發達,第一產業的相對價格愈低,反之,第三產業的相對價格愈高。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當市況不佳時,大家炒最有實力、價值最高的股票,但當牛市第三期時,人們反而傾向炒最垃圾,最沒價值的股票,甚至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藝術品,上升速度比垃圾股更快。
因此,當世界經濟欣欣向榮時,金融經濟跑得最快,華爾街大鱷在1992年打爆英鎊,1997年大搞金融風暴,都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速最快的時間出手。可是,當戰爭爆發、中美decouple,全球生產鏈重組時,擁有資源的反而更利,這好比當樓價下跌時,農地是最能保值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