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不希望日圓貶值,惟即使如何壓逼,日圓亦難扭轉貶值趨勢。(資料圖片)
有人問我,日本經濟不景,但特朗普政府卻不停施壓,不但要求它與美國平衡赤字,還要財政赤字高企的它增加軍費,甚至要日本多買美債,以及不准日圓貶值。如此高壓之下,日本的政經未來應會如何走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通脹很容易,通縮卻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做到。三十多年來的日本,廿多年前的香港,今日的中國內地,雖然經濟困難,陷入通縮,情況雖然不妙,但通縮其實是吃老本的反映,社會至少是有老本可吃,才有本錢通縮。
所以,我們有目共睹的是:最壞的經濟狀況是惡性通脹,而不是通縮,個案太多太多,不用舉例了。
貨幣升值,也是同樣:貨幣貶值的國家有很多,升值的就不多了。貨幣貶值,意即政府抽取了很高的「鑄幣稅」,非但不用成本,而且可帶來政府收入。反之,貨幣升值,意即政府反過來,倒貼給人民,以及其貨幣擁有者,這必須政府的經濟實力很強,才可做到。
所以,要貨幣升值,政府得有很強的實力,才可以做到。這就是1985年的日本,然而,多年來維持不合理的,與經濟實力背馳的貨幣供應量,也是掏空了日本政府的財政。
簡單點說,不管美國如何壓逼,日圓已不可能不繼續貶值下去,這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管不了的大趨勢。
不過,美國要求日本扭轉貿赤,以及增加軍費,也不是不可能,皆因羊毛出自手身上,只要日本政府的債務再高一點,人民福利再減一點,經濟增長再差一點,就可做到了。
韓國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參加了越戰,用人命向西方交了投名狀,經濟才起飛,之前是一窮二白,比朝鮮窮得太多。不過,在二十多年前的金融風暴,韓國已被美資掏空,五大財閥的大股東,都已是美國基金了。
反觀日本,經濟起飛比韓國早了一百年,根基深厚得多。我看,這一波美國對日本的經濟攻勢,結果將是日本五大商社的控制性股權,逐漸落入美國人的手裏,令到日本徹底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事實上,代表美國政府的「御貓」,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這十年來,大方向正是朝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