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年度EBITDA錄4,240萬元,轉虧為盈。 (資料圖片)
EBITDA賺錢,但P&L虧損,應該參考哪一個?
「海洋公園虧損擴大」、「海洋公園勁蝕2.7億」、「海洋公園去年虧損擴大至2.75億元」,主流傳媒的標題黨DNA,並未有因為香港由治及興而基因突變,只是對象有所調整,「罵不倒」的不能再罵。因此,可以罵的可能罵得更兇。亦因此,標題黨不會告訴你,海洋公園去年轉虧為盈!
轉虧為盈,我所指的是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轉虧為盈;虧損擴大,標題黨指的是P&L(損益表)虧損擴大。不要誤會,我無意偏幫海洋公園,EBITDA和P&L提供了不同的財務資訊。標題黨的問題,是只強調其中之一,而沒有向市民交代為甚麼社會可漠視今時今日海洋公園的EBITDA,這是偏頗。反過來說,假如標題黨只強調海洋公園去年EBITDA轉虧為盈,而內文沒有解釋EBITDA為甚麼比P&L重要,更隱瞞P&L虧損,也是偏頗。不偏不倚,先聽聽Grok怎麼說:
「EBITDA為正但P&L顯示虧損,反映核心營運有獲利能力,但折舊、攤銷、利息或非經常性費用等非營運因素導致淨利潤為負。選擇參考EBITDA還是P&L取決於目的:EBITDA適合評估業務運營效率和潛力,特別在成長型或資本密集企業中,剔除財務結構影響以便跨公司比較;P&L則反映整體財務狀況,涵蓋所有費用,適合評估長期可持續性、股利發放或償債能力。兩者互補,結合分析能找出虧損原因並制定策略。短期關注EBITDA以優化營運,長期重視P&L確保財務穩定,具體選擇應考慮行業特性和決策需求。」
海洋公園的EBITDA去年度為4,240萬元盈餘,相比再前一年的1,720萬元虧損,增長5,960萬元。說不上「海洋公園勁賺4千多萬元」,但轉虧為盈是事實,至少是事實的一部分。一般來說,EBITDA=淨利潤+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因此亦被稱為「經營盈餘」。於是,高額折舊費用,成了海洋公園EBITDA轉虧為盈,同時P&L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要留意,折舊費用不是現金支出,所以「P&L虧損擴大」並不構成短期財政壓力。短期來說,「EBITDA轉虧為盈」除了多得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旅遊業反彈,新管理層發揮熊貓經濟亦應記一功。
長期來說,我們有需要擔心海洋公園的長期可持續性嗎?我不擔心,因為我不是龐建貽。龐建貽其實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高額折舊費用,一大部分是來自2013年拍板興建的水上樂園的折舊,而2021年正式開幕的水上樂園偏偏沒有為海洋公園整體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反而原本1.9億元的海洋公園經營盈餘有四分三被水上樂園的經營虧損「沖走」。2013年主席積極遊說,最後得到財爺的綠燈,換來的是高額折舊連年。去年經營虧損收窄,靠的是在非夏季關閉7個月以節省成本。
十多年前的投資决定,今天的P&L是不易扭轉的。但要大幅改善海洋公園的EBITDA,讓海洋公園專心經營海洋公園其實不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