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0-15 04:30:11
日報

特朗普的關稅是籌碼 不是武器

分享:
特朗普恐嚇向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11月1日起生效。(資料圖片)

特朗普恐嚇向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11月1日起生效。(資料圖片)

11月1日,究竟美國對中國的入口會加多少關稅?

可能想為高處不勝寒的股市降降溫,特朗普恐嚇向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11月1日起生效。是恐嚇,還是靠嚇?特朗普之後補充,只要中方願意撤回稀土出口限制,他也可能取消大幅加徵關稅計劃。股票市場的即時反應可能大了一點,是借消息調整吧。我的分析很簡單,但凡聽到「所有商品」、「100%」的加關稅超前部署,尤其是引用具法律爭議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我們都沒有必要太早作出反應。Grok卻有另一套分析:

adblk5

「根據最新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10月10日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100%關稅,疊加現有30%至55%稅率,可能導致總稅率達130%至155%,作為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報復。然而,考慮特朗普的談判策略、美國內部企業壓力及全球供應鏈風險,最終實施稅率預測為60%至80%(總稅率90%至135%),機率60%,全額100%僅30%,視APEC峰會談判而定。若中國進一步升級,則可能演變為貿易禁運,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長期或於2026年簽署新協議降稅。」

我的看法是,全額100%額外關稅的機率近乎零,否則特朗普是沒有必要事先張揚的。向所有商品大幅加徵相同稅率的額外關稅,亦是毫無政治經濟邏輯。留意,我說的是政治經濟邏輯,因為邊際上決定每項商品關稅率的還有背後相關行業持份者的政治影響力,而當中的討價還價一般不會是公開進行的。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往往是反映這些不同行業的政治角力。長期而言,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法律爭議更是傾向關稅無效。於是,短期來說關稅作為籌碼可能有一定作用,長期來說關稅作為武器對影響國家安全的個別商品亦可能有一定影響。但企圖以超高關稅作籌碼大規模改變其他商品貿易並不容易。
作者為Pagoda智庫共同創辦人及經濟研究總監、Orientis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