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1-28 04:30:28
日報

當「街馬」遇上墨菲定律

分享:
今年「街馬」堪稱風險管理的反面教材。(資料圖片)

今年「街馬」堪稱風險管理的反面教材。(資料圖片)

一年一度的香港街馬是本地大型運動盛事,由社企全城街馬舉辦,又有政府和眾多商業機構支持,怎樣看也是一手好牌。正如清一色之餘還叫三飛,不等自摸食胡也對不起自己,對吧?有趣的是,街馬就好像中了「墨菲定律」的魔咒,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遇上。不是嗎?就以最近4年為例,2022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取消,可是退款安排備受批評。好不容易捱到2023年復辦,但因種種限制不設行李寄存服務,碰巧比賽當日遇上低溫,跑手怨聲載道。到了2024年,因賽道指示不足,加上工作人員疏忽,導致多位精英半馬跑手誤入全馬路線,平白失去爭勝機會。

來到2025年,大會想必希望「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路線指示不足嗎?今年就加倍展示;行李體驗差嗎?哪就引入新科技,務求縮短輪候時間。可是造物弄人,上天似乎不肯放過任何考驗機會,偏偏遇上系統故障以致出現混亂,應驗了墨菲那句「可能出錯的必會出錯」定律。

身為今屆半馬參賽者,也想抒發一下感受。瓜瓜屬於比較幸運的一群,由於較早完成賽事,當時系統還是正常,所以只花了15分鐘就能領取行李。不過,就當日所見,行李在收集時只按4個組別(全馬、半馬精英、半馬挑戰(一)和(二))放上貨車,然後由報到處(維園)轉運至終點(油麻地交匯處)。估計行李在卸載時先逐件掃描,然後分小區擺放。當跑手需要提取行李,工作人員只須掃描其號碼布,就能找出行李擺放的位置。坦白講,這構思非常好,行李不須預先按號碼排列,大大節省處理時間,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可是,大會明顯未有做好緊急預案,高估了系統的可靠性。不是嗎?所謂的應變方案就是帶備後備的掃描器,從來沒有想過系統故障的風險。況且,每個組別的跑手至少有千多人,但只設置兩個領取站,一旦切換人手操作,工作人員根本無法應付。

adblk6

大家可能會問,由田總舉辦的渣打馬拉松,參賽人數更多,但類似大型事故鮮有發生,為何偏偏街馬如此當黑?純粹個人意見,一來田總舉辦路跑賽事經驗豐富,駕輕就熟;二來其作風相對保守,不試新就不會出錯,看看其十年如一日的網站便可知一二。

當然,街馬不是一無是處,值得讚賞的地方還是不少。比較明顯的是號碼布上印有專屬QR code,跑手只要用手機掃一下,就能即時看到分段和完成時間。又例如行李寄存和安檢都很順暢,沿途補給充裕,工作人員又落力為跑手打氣,成功帶動氣氛。

賽道橫跨多個地區,而且還把行車通道全封,讓萬多名跑手盡情發揮,這樣的大型長途賽事在本地實屬少之又少,個人往後還是會參加的。無論如何,是次堪稱風險管理的反面教材,希望全城街馬不要氣餒,在未來爭爭氣,把墨菲定律的魔咒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