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8-03-19 06:00:00

發展商負債等同 GDP三成又如何?

分享:
香港一年有近1.8萬伙私樓單位落成。(資料圖片)

香港一年有近1.8萬伙私樓單位落成。(資料圖片)

「港債務風險危絕全球」,這個震撼標題源自國際結算銀行(BIS)的一份報告。報告指出,香港地產發展商債務金額等同(不是「佔」)GDP三成以上,負債比率冠絕全球,但報告結論其實沒有如香港傳媒報道那麼悲觀,只強調香港發展商財政穩健,加上以美元為主的債務沒有匯率風險,唯一要擔心的只有利率急升,遇上樓價急跌。「危絕全球」是傳媒加鹽加醋幻想力十足的解讀而已。


順帶一提,香港傳媒多數將BIS譯為「國際清算銀行」。回首歷史,「清算」兩字實在太過負面殺氣騰騰,聽起來唔多老嚟,我認為settlement應譯為順耳得多的「結算」。


債務金額驚人又如何?這類比率沒有經濟學內容,比率超過這個那個水平,就會出問題之類的論斷也不可靠。就如早前預算案吵個不停,爭議之一是政府開支應否超過GDP兩成。我認為討論不著邊際,一來兩成這個數字不是甚麼神奇號碼,沒有特別意義,二來問題核心從來是政府到底花甚麼錢,花得是否值得。由兩成增加到兩成多一點,難道香港就因此冇運行?


回歸正題,點解香港地產商負債咁多?因為……地產生意規模好大囉。根據政府官方數字,2017年香港有接近18,000伙私樓單位落成,保守估計實用面積有4,800萬方呎,再保守估計每方呎價10,000元,一年私樓落成量就總值4,800億元。硬係要同GDP比較,4,800億元大約係香港GDP兩成,計埋車位工商單位就肯定唔止了。(不看流量看存量,香港截至2016年共有私人住宅31億方呎,保守估計總值31萬億元!)

Ad Block


買地起樓要錢(拜基建所賜,香港建築成本在世界名列前茅),借錢俾人買樓又要錢,發展商負債比率高,只是香港樓價冠絕全球這個銅幣的另一面而已。


報告比較有意思的發現,是香港發展商向銀行債貸的比例愈來愈低,由金融危機前的接近九成,下跌至現在不足七成。


事緣金管局在金融危機後推出一系列「宏觀審慎」措施,令發展商愈來愈難向銀行借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信譽評級高的香港發展商轉到債券市場自己發債,借錢買地起樓之餘更愈做愈多按揭生意,比銀行提供的款式更多更進取。

Ad Block


負債等同幾多成GDP不是重點。個別發展商可以承受多大衝擊?債務最終誰在負擔?無力還債的話會牽連多廣?這些才是關鍵問題。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