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1-21 04:29:40
日報

經濟學人教理財

分享:
學校 學生 學習

「學校為甚麼不教理財」成為近日網上討論話題之一。(資料圖片)

點解學校讀書不教人理財?

連登財經台的問題。連登師兄認為,不改革教育社會只會繼續出產一代又一代「識讀書但唔識生活」的人。另一邊廂,愈來愈多科技公司推出學徒計劃,鼓勵有志創新的中學生早日接觸市場上最尖端的高科技。人工智能的出現,各行各業人事的身份危機是遲早問題。個人理財,需要老師嗎?需要的話,最理想的人選是中小學老師、大學教授、經濟學家,還是財演KOL?

人工智能當然亦可以教理財。先聽聽Grok如何回應連登師兄的問題:

adblk5

「學校唔教實質理財知識,主要係因為現代教育制度由十九世紀普魯士模式演變而來,原本目的係培養聽話嘅工廠工人同公務員,着重紀律、考試同基本學術能力,而非個人致富技能。香港教育更加遺留咗殖民地時期嘅框架,加上傳統『 讀好書=高人工=有錢』嘅觀念,令理財從來唔係課程核心。老一輩老師多數只識經濟學理論,本身無實際投資經驗,教唔到複利、資產配置等實戰內容;同時,講貧富差距、樓股投資等話題容易俾人標籤為『鼓吹資本主義』或『離地』,喺公立學校政治敏感,隨時被投訴。家長同社會普遍都唔要求學校教理財,覺得有好成績自然有好薪水,教育局又要照顧最弱勢學生,避免『歧視窮人』,結果只能淪為口號式『儲蓄好重要』。」

只識經濟學理論?是的,甚麼財務自由、被動收入等個人理財的關鍵詞,在經濟學眼中都是奇怪的概念。在經濟學眼中,有稀缺才有選擇,所有收入其實是都是資產收入。理財不是科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不是用來改進社會的;解釋行為,經濟學亦不會教你應如何理財。明白為解釋市場行為而建立的一些經濟概念,卻有助提升我們的理財技巧。舉個張五常學生熟悉的例子:「在一條很多行人走的路上,你放一百元鈔票在地上,那鈔票會不見。你事後可以解釋,鈔票不見是因為有人偷了。值錢東西怎會不給人拿走?這是解釋。但你也可以事前推斷,我把鈔票擺在那裏,沒有風吹,沒有警察,鈔票會不見。這是事前推斷,未曾發生的歷史可以推斷。」

adblk6

經濟學角度看理財,大教授這個例子教你「競爭」的含義。即使地上執到寶,仍要你主動去執。然而,競爭之下,不勞而獲的賺錢機會轉眼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