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呈現冰火交融格局:宏觀數據表面堅挺卻存在結構性裂痕,科技股盈利動能充足卻避逃估值風險。(資料圖片)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期在講話中指出「從多個指標來看,美股估值過高」,引發市場短暫震盪,但其言論未有動搖華爾街信奉的「金髮女孩」經濟敘事。當前市場生態呈現冰火交融格局:宏觀數據表面堅挺卻存在結構性裂痕,科技股盈利動能充足卻避逃估值風險。
於宏觀經濟層面,儘管美國二季度GDP終值與8月PCE物價指數仍顯消費韌性,但深層數據已響起警號。二季度消費額增加逾六成,主要由前20%高收入家庭貢獻,反映金融資產的財富效應;與此同時,低收入群體消費信心卻跌至近20年低位。消費力背馳日漸擴大,正為經濟可持續性埋下變數。
於企業盈利層面,AI基建需求推動標普500企業盈利預期持續上調,最新的2025年增長預期升至10.8%。值得注意的是,七大科技巨企貢獻了標普500指數過半的淨利潤增長,雖然為市場估值提供短期支撐,但盈利結構過度集中,卻凸顯市場廣度不足的潛在風險。
於公共政策層面,聯儲局持續降息有助舒緩就業市場疲軟對需求端的衝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成為關鍵指標:若急速跌破3.8%,顯示衰退預期升溫;若突破4.8%,則反映通脹頑固,兩者均可能顛覆當前的市場趨勢。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正透過入股英特爾、洽購鋰礦公司Lithium Americas股權等方式,強化政府於關鍵領域的布局,形成具備產業政策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在未來一兩年有望成為重塑美國製造業的重要動力。
中港市場機遇:AI熱潮與消費復甦
儘管地緣政治陰霾籠罩科技板塊,大中華區AI基建熱潮卻方興未艾。其中阿里巴巴(9988)於雲棲大會上展示十年數據中心擴容計劃、騰訊控股(700)開放AI+醫療平台,以及摩爾線程等硬科技企業的上市進程,共同構建以科技為主線的持續增長動能。
與此同時,內地官媒《經濟日報》發文強調「像抓生產一樣抓消費」,預示今年第四季度的提振政策力度或超預期。與此同時,聯儲局啟動降息周期將促使人民幣資產配置成本下降,預料將加速外資流入。在AI主線與消費復甦的雙重驅動下,中港市場雖難以避免波動,卻不乏結構性機會。
當前全球市場正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估值高企與經濟韌性並存,政策轉向與結構隱憂同在。投資者需在看似矛盾的訊號中,辨識真正的主導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