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7-09-07 06:00:00

騰訊大股東 的尷尬局面

分享:
南非Naspers為騰訊大股東。(資料圖片)

南非Naspers為騰訊大股東。(資料圖片)

騰訊控股(700)破「三」百蚊大關,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大市值的科網公司。連帶持股三成多的大股東南非傳媒公司Naspers也水漲船高,準備破「三」,不過,破的不是三百蚊,而是三十萬南非幣。投資騰訊所帶來的帳面回報,比起Naspers的本業大很多。2001年Naspers斥資3,300萬美元(約2.6億港元)從IDG、李澤楷等投資者手上接收了這大手騰訊股份,至今仍一股未沽。


相反,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卻分階段減持,現在只剩8.73%。Naspers由私募基金的角色,變成超長期投資者,只能嘆句公司的持貨力太強。不過,公司都面臨被小股東逼宮的局面。以成本價去計,Naspers回報超過4,000倍,但Naspers自己本身的股價,卻沒有追上這個倍數升幅,明顯出現折讓,所以自2004年起,公司已經被投資者多次要求,分拆騰訊持股或沽貨再派特別息,以釋放股票價值,好讓投資者受惠。


不過,Naspers主席Koos Bekker的講法幾曖昧,佢上年講過「無意永遠持有」騰訊,但短期內又唔會出售,有點左右兩邊擺。不過,我偏向認為只要環球政治經濟氣候無轉變,例如北韓金正恩不再搞搞震的話,Naspers理論上不會沽股票。事實上,Bekker的確招積得起,如果他聽取小股東或其他所謂投資顧問的建議,過早沽出騰訊,那公司就賺少倍數,股價也不會長年呈四十五度角節節向上。


假設市況不是很牛,流通量不高的情況下,股票多數是都呈現一部分折讓,教科書叫這做「管理層折讓」,很多投資者見公司持有一幢價值5億元的物業,但市值只有4億元,直觀上會覺得股價被低估,值得買入,但「管理層折讓」是常態,所以不能憑這就說公司抵買。

Ad Block


同樣的情況,春泉產業信託(1426)都有發生,同樣也是被二股東太盟基金逼宮,只是二股東要求的不是分拆騰訊或沽貨派息,而是換管理層而已。更核心的爭議是在於管理層、大股東和小股東對公司和期望不同,大股東和管理層當然是以利行先,但此「利」是商業的利潤,涉及管理、business model等,小投資者卻不同,他們在於的不只是商業利潤,而是更直接的股價反映,兩碼子事來的。


理論上,只要把所有資產分拆出來獨立上市,就可以把價值釋放出來,九龍倉(004)也是搞這招的,但管理層有自己的考慮,例如把資產併入大集團內,可能生意上更有協同效應,又或者管理層不想個別資產和業務獨立公布財務報表等,所以價值是否被釋放,決定權在管理層,這是管理層和小股東之間的永恒角力。

Ad Block


不過,我覺得Naspers這個情況可能更複雜,因為南非政府的主權基金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 of South Africa,持有Naspers13.97%股權。換言之,Naspers除了商業上考慮,也有政治上考慮。凡事一涉及政府,就會變得官僚,決策由民意、政客和輿論主導,沽早騰訊賺少咗,分分鐘有政治代價,沒有單一人士負得起這個責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