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最近升勢主要來自黃金ETF流入及投資者倉位調整。(資料圖片)
金價近期由歷史高位跌至約4,000美元,但年初至今表現仍跑贏各大股市及加密貨幣,因投資者尋求對沖通脹、市場波動及地緣政治風險。不少機構提高未來金價目標,並強調其短期吸引力,但我們認為欲撈底的投資者應多加謹慎。
首先,儘管各國央行尤其中國及印度一直增持黃金作多元化投資,但事實上,金價最近升勢主要來自黃金ETF流入及投資者倉位調整,而非實體需求。換句話說,金價近期或愈來愈受市場情緒和交易量影響,而非基本面及可持續性因素驅動。當市場情緒出現明顯轉變或債券利率上升,資金流有機會迅速逆轉,導致金價大幅調整。
另外,黃金作為有形資產,不會產生任何盈利、股息、債息或租金,故沒有現金流及盈利等傳統因素以評估合理價值。黃金很大程度受市場情緒、風險偏好、宏觀經濟形勢及地緣政治影響,使價格短期劇烈波動,因買賣決策往往受安全、通脹對沖或匯率波動影響,而非內在經濟價值。故此,持有黃金一來放棄其他資產類別的可生現金流而增加機會成本,二來情緒驅動因素難以量化。
不過,黃金並非毫無投資價值。儘管與其他資產近年相關性上升,但仍然相對較低,可被視為組合分散風險有效工具。因此,與其大手買入博反彈或僅作避險保值,投資者可考慮以風險分散為由配置黃金0%至10%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