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6-16 04:30:00
日報

AI篩查 潛在青光眼現形

分享:

青光眼是香港最常見的致盲眼疾,約有25%不可逆轉性失明由此症引起。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剛成立「何敬誠﹒林健忠青光眼治療及研究中心」,更推出先導項目,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作青光眼檢測,讓疑似患者及早確診及治療,減低致盲風險。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陳培文醫生指出,現時全球約有7,600萬人患上青光眼,估計到2040年將有超過1億個患者,「青光眼泛指視網膜及視神經上的神經細胞永久損傷,帶來不可逆轉的視力下降和視野收窄。若患者只有一隻眼睛受影響,或不易察覺出現問題,以致延遲了診治。」

患者如視野收窄,便會看不見馬路邊的孩童甚至車輛。

患者如視野收窄,便會看不見馬路邊的孩童甚至車輛。

多項檢查確診
青光眼現有的治療只可減慢或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及早確診十分重要。而確診青光眼需要經過多種檢查,如視力測試、裂隙燈檢查、量度眼壓、前房角接觸鏡檢查、視神經檢查、量度角膜中央厚度等,陳培文表示,「當中視野圖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較為重要,可以找出早期青光眼患者,不過過程並不容易,如視野圖需要較長時間檢查,而且需要多次檢查以得到較準確的數據;OCT則沒有單一的準則可作診斷,讓醫生難以判斷誰需要持續監察,或相隔多久要再次檢查,也有假陽性個案的可能。」

再者,超過一半華人青光眼患者為的眼壓屬於正常範圍;而眼壓高雖屬青光眼風險因素,但有四成人毋須用藥,令治療的判斷難度再增加。


人工智能分析OCT圖像
雖然OCT可以用作青光眼篩查,但需要有經驗的眼科專科醫生作診斷,而現時眼科醫生相對短缺,實行上有困難。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研究出以人工智能輔助檢測青光眼。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博士指,「近年人工智能已發展至機器學習甚至深度學習,我們以此研發出三維卷積神經網絡(CNN)檢測青光眼的技術,比對大數據並分析接受檢查者的OCT圖像,計算患上青光眼的機率,如屬高風險便會即時轉介眼科專科醫生跟進。」現時中大醫學院正與香港眼科醫院進行先導研究計劃,張艷蕾期望此技術有助盡早找出疑似個案,減少患者的視力損失;同時避免假陽性出現,將有限的醫療資源集中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士身上。

譚智勇(左)及何厚煌(右)。

譚智勇(左)及何厚煌(右)。

及早治療減用藥不適
何厚煌博士患有青光眼超過30年,他憶述當時自覺視力沒有問題,但一次打羽毛球時發現看不到來球,經過檢查原來右眼已出現視力收窄。起初用藥沒特別感覺,但隨病情發展,用上更強力的眼藥水時,就出現敏感、眼紅等副作用。何厚煌勸勉大眾要盡早求診,以減少治療不適。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補充,患者不應因用藥出現不適而自行停藥,因為萬一視野再收窄將不可逆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