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2-22 06:00:00

港大與帝國學院研新檢測方法 驗女性生殖障礙病因

分享:
Julian Tanner(左)指,整個項目耗資120萬港元研發。(莊振邦攝)

Julian Tanner(左)指,整個項目耗資120萬港元研發。(莊振邦攝)

荷爾蒙的脈衝式狀態可顯示女性是否患生殖障礙,目前只可透過抽血作抗體測試,了解病人的荷爾蒙脈衝,惟此方法成本較高,且僅能進行單次檢測,缺乏連續性。香港大學及倫敦帝國學院以5年時間研發了一種新方法,透過將荷爾蒙「黃體生成素」的構象轉變為電化學訊號,模擬出黃體生成素的脈衝式狀態,助醫生診斷檢測者是否患生殖障礙,以及患生殖障礙的成因。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Julian Tanner解釋,團隊首先研發出一段能與黃體生成素結合的DNA分子「核酸適配體」,兩者結合後,黃體生成素會產生化學反應而改變構象,團隊再透過電化學傳感檢測技術,將構象轉變為電化學訊號,模擬出黃體生成素的脈衝式狀態,助醫生診斷檢測者是否患生殖障礙,以及患生殖障礙的病因。


準確率與現有方法相若
港大及帝國學院聯合博士生梁紹麟(圖右)補充,團隊另外在健康女性、更年期女性,及下丘腦性無月經症患者的群組中,分別各抽取3名檢測者提供的441份樣本,進行基於抗體的黃體生成素檢測,以及新方法檢測作對照,顯示新方法的準確率與現有方法相若,但因免除了每次均需尋找抗體試劑的步驟,令檢測成本由1,000英鎊(約1萬港元)大幅下降至2英鎊(約20港元)。另外,因新方法是將基於核酸適配體的生物晶片,如微電極線等植入人體,進行生物分子檢測,故病人不必抽血檢驗,並可達至連續檢測的效果。研究成果已於周三在網上學術雜誌《自然-通訊》發布。

團隊指,預計5至10年後可正式將技術應用在臨床診斷上,他們為方便更多科學家能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目前未有計劃替技術申請專利,期望技術能夠進一步發展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如植入性傳感器、微針貼片,或其他可穿戴在皮膚上的傳感裝置等。

Ad Block


調節荷爾蒙可治療生殖障礙
婦產科醫生藍寶梅指,如發現病人因荷爾蒙失調而患生育障礙,可透過針劑或藥物治療調節荷爾蒙,從而令女性正常排卵及受孕。但她補充,有時候病人可能同時因多種原因而無法受孕,包括荷爾蒙失調及輸卵管堵塞,強調需先找出所有病因再治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