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02-10 04:30:00
日報

部分個案病徵輕微隔離無用 張竹君:現策略難阻蔓延

分享:

本港昨再新增確診個案,除兩婆孫患者外,還有一名七旬老翁。居於牛池灣的他報稱上次離港已是上月9日,即確診前14日無離港,在確診前除求醫外大部分時間留在家中。衛生防護中心從最新個案發現,很多患者病徵輕微甚至沒有病徵,認為現有隔離策略難阻社區蔓延,只希望可拖慢疫情散播,但否認現時屬於社區大爆發。

張竹君(左)和劉家獻(右)昨再交代香港疫情。(鍾式明攝)

張竹君(左)和劉家獻(右)昨再交代香港疫情。(鍾式明攝)

本港第28宗確診個案是一名70歲男子,居於牛池灣彩峰苑,本身有慢性疾病,上月30日因咳嗽及發冷而向私家醫生求診,翌日出現腹瀉,再度求醫,之後被轉送至聯合醫院,於前日起接受隔離治療及確診。他報稱過去14日潛伏期內並無外遊,確診前除求醫外,主要時間均留家。另有消息指,一名69歲東區醫院男病人初步確診、情況危殆,並入住深切治療部,目前需要插喉。


有患者疑在社區感染,被問到是否社區大爆發時,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否認,但承認的確存在社區傳播。她指現時部分感染個案病徵輕微,與流感相似,患者如沒有外遊及接觸確診患者紀錄,且未有求醫,就變得難以隔離或追蹤個案,承認現有策略「未必話真係可能好有效阻止到社區蔓延」。她又指類似個案若愈來愈多,社區可能已出現蔓延或爆發,「其實冇一個真係有效嘅辦法去阻止」,現時只能盡力做好隔離,拖慢疫情散播。就婆孫染病的感染源頭,張竹君稱因為有兩名親友上月底已離港,仍不能確認誰是病源,如出現家族性爆發會當作本地爆發個案,但留意到上月30日有關個案發病後,至今已沒有新的本地傳播個案。她並呼籲市民應減少聚會、用膳時要用公筷。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每名病人求診時都有責任向醫護人員如實告知外遊史及病史等,現時醫管局已經與入境處合作,急症室有系統可查詢病人過去30日的外遊紀錄,籲病人坦白合作。他重申現時的保護裝備,足夠前線醫護人員使用。因應社區感染個案增加,當局會減低醫院非緊急及非必要服務。


目前留院的確診患者,劉家獻指他們分別在瑪嘉烈醫院、東區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北區醫院、律敦治醫院及聯合醫院隔離治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