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1-04 07:30:00

【炎陣以待】炎症性腸病(IBD)病徵廣闊 精準診斷與治療 減患者憂慮

分享:

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慢性腸道疾病,一旦確診便要持續接受治療及監察病情,以防炎症復發,增加併發症出現的風險。醫生的角色、與患者建立的關係,在漫長的治療道路上往往是舉足輕重,發病初期如何準確診斷、病情緩和期間如何調校藥物劑量、安排定期檢查等等,周詳的治療方案無疑有助患者控制病情,免受炎症死灰復燃之苦。

準確診斷 盡早開展治療

IBD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影響整個消化道,而且病發初期部份徵狀與腸胃炎相似,一般人未必能懂得分辨。腸胃及肝臟科專科畢耀權醫生指出,病情不一的患者所出現的病徵範圍廣闊,輕微時會有腹痛、肚瀉、大便帶血、貧血及消瘦,嚴重者會出現腸道阻塞、瘻管及腹膜炎,甚至影響腸道以外的器官,例如併發虹膜炎及關節炎症。

可是,部份患者起初或以為是一般腸道疾病,未必主動求診。畢醫生提醒患者,若然上述病徵持續兩至三個月,並且經常發燒及容易疲倦,可先向家庭醫生求診,由對方初步診斷病情,如有需要則轉介至專科診治。面對這種影響範圍廣泛的腸道疾病,他認為準確診斷是非常重要︰「醫生會先透過初步的身體檢查,排除其他腸胃病成因,再安排抽血、化驗大便樣本及大腸內視鏡等方法找出原因,並評估哪個位置受到影響,從而開展治療。」

持續用藥 避免炎症復發

治療則會因應病情的嚴重性而使用藥物。畢醫生舉例,假設炎症來勢洶洶,或要用到類固醇藥物迅速抑制發炎,惟這類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引起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待炎症稍有好轉,便需要為患者減藥或轉藥例如5-氨基水楊酸「5-ASA」穩定病情;若然病情愈趨嚴重,屆時或要用到生物製劑或手術等進階治療手段,減低日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Ad Block

畢醫生強調,IBD是容易復發的疾病,即使開展了治療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持續用藥及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醫生會為患者制定長遠治療方案,因應病情調節藥物劑量、制訂覆診時間及安排相關檢查,務求把炎症控制至最低,腸道黏膜修復情況轉趨理想。」 

由於治療是持續性,部份患者或會有經濟及其他考慮,畢醫生認為IBD患者可因應自身情況及病情需要,選擇在公立醫院或私家診所求診。他舉例,私營醫療系統的彈性較高,適合早期患病或病情急速反覆的患者盡早求醫;公營醫療系統則有較強支援,適合病情穩定患者作長期跟進及減低治療負擔,部份教學醫院則較適合病情複雜的患者,或能提供到更進階的治療方案。 

Ad Block

畢醫生補充,現時公、私營醫療系統是雙向及互通,能夠做到互相補足,IBD患者只要申請「醫健通」,雙方便能掌握到醫療紀錄,增加治療的彈性。公、私營醫療合作是一個大趨勢,尤其適合長期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IBD),他又叮囑患者,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多作討論,再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畢耀權醫生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畢耀權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