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多歲也會步入更年期?帶你認識早發性更年期
一般而言,更年期多發生在45至55歲,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漸下降的自然階段,主要表現為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減少。然而,部分女性可能在40歲之前就經歷類似症狀,甚至有少數在30多歲就出現月經停止和荷爾蒙下降的情況,這種現象稱為早發性卵巢功能衰竭(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或俗稱早發性更年期。雖然罕見,但對生理、心理及生活品質的影響不可忽視。
早發性更年期的成因多樣且複雜。遺傳因素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如果母親或姊妹曾在40歲前進入更年期,個人發病風險顯著增加。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造成卵巢組織受攻擊,導致荷爾蒙分泌提前下降。醫療因素同樣不可忽視,例如化療或放射治療會直接損害卵巢組織,卵巢手術則可能造成卵巢功能喪失。此外,生活方式與環境因素也可能加速卵巢老化,包括長期吸煙、體重過輕、慢性壓力過大或過度運動。
早發性更年期的症狀與自然更年期相似,但發生時間更早,對生育計畫與心理健康影響尤為顯著。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規律甚至完全停止的情況,並伴隨熱潮紅、夜間盜汗及睡眠障礙。荷爾蒙下降也可能引起情緒波動、焦慮、抑鬱、易怒,甚至影響注意力和認知能力。性健康方面,陰道乾澀及性慾下降可能影響性生活與親密關係。
長期而言,雌激素減少會降低對心血管與骨骼的保護作用,使女性早期面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此外,早發性更年期也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體重變化及新陳代謝異常,進一步影響整體健康。
及早尋求醫療評估是關鍵。醫生可能透過血液檢查、荷爾蒙測定及超聲評估卵巢功能,確定是否屬於早發性更年期。若症狀明顯或健康風險較高,香港衛生署指出荷爾蒙替代療法(HRT)能緩解這些更年期症狀,並維持骨密度與心血管健康。
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樣重要,包括均衡飲食、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及壓力管理。心理支持與諮詢可以減輕焦慮與抑鬱,幫助女性適應早期生理變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雖然早發性更年期並不常見,但對30多歲女性而言,其影響深遠,不僅可能改變生育計劃,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造成挑戰。及早了解成因、症狀與管理策略,能幫助女性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健康風險,並維持身心平衡。認識並主動管理早發性更年期,是保護自身健康的重要一步。

婦產科專科 譚靜婷醫生
資料由婦產科專科 譚靜婷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