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25 04:29:56
日報

中醫減壓有方 減癌症風險

分享:
中醫減壓有方 減癌症風險

中醫減壓有方 減癌症風險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人數持續增加。據2022年香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超過50%的香港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甚至因此出現睡眠障礙、胃腸不適和頭痛等症狀。國際研究證實,精神壓力可影響免疫系統和增加體內炎症反應,間接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註冊中醫師李天嵐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客座副教授黃韻婷博士

(左起)李天嵐及黃韻婷。

註冊中醫師李天嵐指出,「長期心理壓力可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和肌肉緊張,或預示著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則可能損害免疫系統,增加內分泌疾病及癌症的風險。

壓力與癌症有關

日本大型研究顯示,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的男性,整體癌症風險比低壓力組高出約11%。慢性壓力會使身體長期分泌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削弱免疫功能並促進炎症,為癌細胞生長創造有利環境。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壓力還可能通過影響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和不均衡飲食)間接增加癌症風險。

康復者生活品質下降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客座副教授黃韻婷博士表示,「即使治療結束多年,癌症康復者仍可能經歷焦慮、抑鬱和認知功能下降等心理問題。」約20%的癌症康復者會出現抑鬱症狀,約10%有焦慮症狀,且多達75%報告認知困難,如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均影響生活質素及工作能力。

中醫角度分析壓力對身心的影響

此外,癌症康復者因治療後遺症(如慢性疼痛、疲勞和淋巴水腫)而身體健康持續受損,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這些身心健康問題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影響康復效果和生活質素。
李天嵐解釋,中醫認為壓力主要導致「肝氣鬱結」,即氣機運行不暢,氣滯血瘀,進而影響五臟六腑功能,特別是肝、心和脾。當肝氣鬱結時,常見胸悶、情緒波動和煩躁等表現;壓力過大會導致心神不寧,出現失眠及心悸;思慮過度亦會損傷脾,造成食慾不振和疲倦。這些症狀相互影響,形成身心不適的惡性循環。

黃韻婷博士強調,內地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指南明確指出,癌症康復者的精神心理狀況須受到高度重視,並提出具體的中醫治療方案,有效緩解抑鬱、焦慮和睡眠障礙等精神症狀。臨床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不僅能減輕化療和放療的身體副作用,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幫助他們更積極面對疾病挑戰。

adblk5
穴位 減壓 合谷 神門 印堂 內關

按摩合谷、神門、印堂和內關穴,有助緩解壓力和疲勞。

穴位減壓

中醫認為身體與情緒密不可分,通過調養身體和調整臟腑機能的平衡,能提升自我紓壓能力,幫助身體從壓力狀態中恢復。中醫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採取疏肝理氣、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等方法處理壓力相關病症。研究顯示,中藥如柴胡、當歸和茯苓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鬱作用,能調節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改善情緒失調。此外,日常自行按摩穴位如合谷、神門、印堂和內關,可有效緩解壓力和疲勞。李天嵐建議在睡前進行這些穴位按摩,有助紓緩神經繃緊、穩定情緒並提升睡眠質素。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