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研究所|喝牛奶能「養胃」? 小心反有機會誘發胃酸倒流
坊間流傳「胃痛時喝杯牛奶就會好」是否屬實?腸胃肝臟科專科曾啟鋒醫生表示這純屬誤解,他指出:「全脂牛奶含有大量脂肪,會抑制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並延長胃部排空時間,進而增加胃酸倒流的風險。」除牛奶外,全脂羊奶或以全脂奶製成的芝士亦可能誘發或加劇胃酸倒流。
出現症狀應及早求醫
要有效處理胃酸倒流,首先需確認病情及了解其嚴重程度。若患者反覆出現「火燒心」或口酸等症狀,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進行胃鏡檢查,以觀察食道及胃部交界處是否有發炎或潰瘍的情況。部分患者更需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試等檢查。曾醫生補充,胃酸倒流的嚴重程度並非單純取決於患病時間長短,有些患者雖然病發時間不長,但胃酸倒流次數頻密,亦可能導致食道大面積發炎,長期下去更有機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因此,如出現胃酸倒流症狀,應及早求醫及接受治療。
長效型藥物全日控制症狀
曾醫生提醒:「調整生活習慣與藥物治療同樣重要,兩者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在飲食方面,患者應減少攝取高脂、朱古力、咖啡及酒精等容易誘發胃酸倒流的食物,進餐時應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晚餐與就寢時間應相隔至少兩小時,以減少夜間胃酸倒流的機會。
除了生活習慣的調整,合適的藥物治療亦不可或缺。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案為質子泵抑制劑(PPI),透過抑制胃壁上負責分泌胃酸的質子泵,從源頭減少胃酸分泌。傳統質子泵抑制劑需於餐前半小時服用以達最佳效果,然而部分患者仍會在晚間出現症狀而影響睡眠。近年亦有長效型質子泵抑制劑,其延遲釋放技術能使藥物分段釋放,患者每日僅需服用一次,且無需餐前服用,藥效維持時間可達24小時,有助於降低夜間胃酸倒流症狀的發生。
睡前一杯牛奶反加劇症狀
曾醫生分享一個真實個案:一名約40歲任職廚師的患者,因工作關係長期飲食不定時,經常深夜進餐,並習慣於睡前飲用牛奶緩解胃部不適。然而症狀不但未見改善,反而更頻繁於凌晨感到胸口灼熱而驚醒。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其食道超過一半已發炎。他後來接受長效型質子泵抑制劑治療,並依醫生指示調整進餐時間、避免於睡前進食及喝牛奶,症狀才逐漸得到改善。
以上資訊由曾啟鋒醫生提供
腸胃肝臟科專科曾啟鋒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