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
2025-11-27 07:30:00

健康解碼|有症狀應盡早求醫 患心臟衰竭可對症下藥

分享:
健康解碼|有症狀應盡早求醫 患心臟衰竭可對症下藥

健康解碼|有症狀應盡早求醫 患心臟衰竭可對症下藥

一旦患上心臟衰竭,即代表患者的心臟功能下降,無法輸出足夠血液給身體各個器官,嚴重更可致命。值得留意的是,心臟衰竭的症狀或與其他心臟疾病相似,因此醫生建議市民若出現氣喘、咳嗽及腳腫等情況,便應盡早求醫及接受檢查,以防心臟功能進一步減弱。

 

不同類型的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可分為兩個類型,分別是舒張型心臟衰竭(即射血指數正常)及收縮型心臟衰竭(即射血指數下降),兩者各佔約一半病例。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力強表示,心臟就好像一個泵,它會在放鬆時儲存血液,然後收縮把血液輸出,收縮型心臟衰竭就是心臟不懂收縮,因此血液倒灌至肺部及腳部等;而舒張型即心臟不懂得放鬆,不停「湧入」心臟的血液,最後同樣會倒灌至肺部及腳部,因此很多時候患者都會出現氣喘與腳腫等症狀,一直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更可能不能躺平或是因氣喘而影響睡眠。

adblk5

要分辨患者是哪種心臟衰竭類型,醫生一般會為他們進行臨床評估,包括超聲波檢查及抽血檢驗NTpro-BNP水平。陳醫生解釋,NTpro-BNP是一種由心臟細胞製造及分泌的荷爾蒙,當心臟開始積水時,心臟就會分泌這種荷爾蒙以刺激身體進行排水,因此醫生可透過檢測NTpro-BNP水平配合超聲波結果以評估患者是否患上心臟衰竭。

 

新型藥物效果更全面

在治療方面,有四大心臟衰竭藥物分別包括ARNI血管擴張素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MRA鹽皮質激素受體抑制劑及SGLT-2抑制劑。它們可有效降低收縮型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及入院率,但前三種藥物對舒張型心臟衰竭就只有局部性效用。近年出現的SGLT-2抑制劑有別於其他三種藥物,它對舒張型心臟衰竭及收縮型心臟衰竭同様有效,可減少患者的入院率及因心臟病死亡率。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亦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避免煙酒及進行適度運動。在飲食方面,心臟衰竭患者要留意每日的攝水量,避免水分攝取過多而增加心臟負擔,同時應避免進食高鹽及醃製食品。

有一名70多歲患有血壓高和心房顫動的女士,雖然她有處方到ACE抑制劑及和β受體阻滯劑,但她不時還會感到氣喘及腳腫。超聲波檢查只發現有少許心肌肥大,但沒有接受NTpro-BNP檢測。直至有一次,該名女士因跌倒而入院,由於她的氣喘及腳腫情況都無太大改善,所以醫生便為她抽血檢測NTpro-BNP。結果發現,她的NTpro-BNP水平頗高,因此立即為她處方剛出現的SGLT-2抑制劑,服藥後其氣喘和腳腫的情況得以改善。

adblk6

陳醫生提醒,市民若突然出現氣喘、腳腫及運動量變差等症狀,便應及早求醫,透過不同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此外,三高人士患上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較高,更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心臟科專科陳力強醫生

心臟科專科陳力強醫生

追蹤am730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