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港人大吃大喝飲酒打邊爐 三酸甘油脂易超標 降血脂藥物 助減心血管病風險
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易致高血脂,即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偉成表示,不少港人喜歡大吃大喝,包括打邊爐及飲酒等,卻可能不知以上均是三酸甘油脂飆升的常見成因。曾有中年「三高」男士,三酸甘油脂水平比較波動但拒服藥後發現血管栓塞,需接受「通波仔」治療。張醫生指出,三酸甘油脂失控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呼籲高危人士早診早治,降低三酸甘油脂,避免相關併發症。
三酸甘油脂易被忽略
血脂主要包含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均為身體的脂肪類物質。張醫生指,膽固醇7成由肝臟製造出來,3成從食物中吸收,當中再分為「好膽固醇」及「壞膽固醇」。而三酸甘油脂較常被大眾忽略,它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主要來自食物。三酸甘油脂低於1.7mmol/L為理想水平,介乎1.7至2.3mmol/L屬偏高,若2.3 mmol/L以上則屬高危。
常飲酒打邊爐增風險
經常大吃大喝、飲食肥膩、打邊爐、吃自助餐及飲酒,加上缺乏運動,易致三酸甘油脂超標。張醫生補充,多數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士也患代謝綜合症,例如中央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好膽固醇低、壞膽固醇高、高三酸甘油酯及高尿酸等。此外,患肥胖、糖尿病、肝病、腎病及甲狀腺病等疾病,及服用治療乳癌、高血壓等藥物,也有機會令三酸甘油脂過高。
血管栓塞需通波仔
「若出現突發性心臟病、中風時,才發現三酸甘油脂超標,就太遲了。」張醫生指,曾有一名55歲男病人患有「三高」問題,其三酸甘油脂水平時升時跌,但拒服藥逾一年。有次驗血前曾吃漢堡包,結果顯示三酸甘油脂數值由正常水平飆升至多於5mmol/L。後來病人雖肯服藥,惟病情不受控。最後因2條血管栓塞致心臟病發,需接受通波仔手術,反映不及時治療,後果可以很嚴重。
定期檢測早診早治
張醫生引述研究指,當三酸甘油脂過高,出現心血管事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6倍,亦可令糖尿病加速惡化。他汀類藥物、煙酸類或微纖維酸類藥物為常見降血脂藥物。微纖維酸類藥物可降低三酸甘油脂水平、提升好膽固醇水平。其中一種微纖維酸類藥物更可減低糖尿上眼、黃斑點水腫惡化的風險。有研究更指,此藥配合他汀類藥物應用於代謝綜合症者身上,更可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風險。
本港衞生署建議,50歲至75歲人士應定期接受高血脂症檢測,若過去檢測結果維持在理想範圍內,應每3年檢測一次。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吸煙、肥胖、糖尿病或高血壓)人士,則應每年檢測一次。
張偉成醫生最後提醒,治療高血脂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