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糖尿病失控 可增患腦退化風險 新型降血糖藥物 同時改善認知功能
糖尿病可令身體出現炎症反應,持續破壞心腦血管健康,更可增加患上腦退化症風險(近年被醫學界稱為「第三型糖尿病」),所以及早識別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對預防腦退化及相關併發症非常重要。有老人科專科醫生表示,現有新型降血糖藥物,有助維持血管健康,減慢腦退化風險,為病人提供另一治療選擇。
老人科專科醫生戴樂群表示,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血糖欠佳,長遠會增加患上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一種腦退化症)的風險,因為糖尿病人有胰島素抵抗問題,可造成腦部慢性發炎,包括血管及黏膜改變,令具有保護作用的血腦屏障變得疏散,增加腦部的澱粉蛋白積聚,從而增加患腦退化症的機會。
臨床所見,不少病人因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被家人帶往求醫,後來經檢查才揭發早已患上糖尿病,與血糖一直失控有關。醫學界便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出現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7倍。他們若於中年起患上糖尿病,長期欠妥善控制,到70餘歲便有機會出現輕度認知障礙,然後可於之後3至5年間,發展成阿茲海默症,醫學界現時稱此情況為「第三型糖尿病」,冀喚起公眾關注。
記性轉差重覆說話
戴醫生補充,輕度認知障礙症患者,於早期會出現記性差、重複提問等行為。若演變成阿茲海默症,記性差的問題將會更嚴重,並且不斷重複說話內容,例如於一兩分鐘內重複數次同一番說話、常懷疑身邊人偷取其物品,例如銀包等。現時,有藥物能夠延緩腦退化症的病徵;亦有藥物消除腦部積聚的澱粉蛋白,減慢患者的腦退化情況。所以若發現家人有懷疑症狀,應及早帶往求醫。
「糖尿病患者妥善控糖很重要,能防止及推遲出現腦退化的問題,包括由中年開始,從不同方面有效管理血糖及預防各種代謝病,維持血管健康,並且要控制體重,預防中央肥胖」戴醫生強調。
有效控糖為關鍵
目前用於控制血糖的藥物,包括傳統藥物「甲福明」,它亦有機會減少腦部的澱粉蛋白積聚,控制阿茲海默症,但本身有副作用,如胃口轉差、容易腹瀉及阻礙維他命B12的吸收,腎功能較差病人也不能使用此藥。至於新型糖尿藥物SGLT2抑制劑,可減少中央肥胖問題及胰島素抵抗,並有助改善認知、心臟及腎功能。整體來說可減慢老化,而且副作用較少,為病人提供另一治療選擇。
健腦活動減慢腦退化
除了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平日亦要多進行健腦活動,減慢腦退化,例如多與朋友聯繫及維持正常社交,到老人中心參與活動,或是投入義工工作。當中可透過接觸新事物及新朋友,多動用腦筋。另外,要多做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簡單如聽音樂都可以,保持情緒健康。又不妨培養喜歡的嗜好,專注地進行,例如練習書法、做運動等,讓生活變得充實。戴樂群醫生最後提醒,治療糖尿病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老人科專科戴樂群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