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06-04 06:00:00

內視鏡驗肺癌 免枉捱一刀

分享: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每年逾4,700宗新症。專科醫生指,為肺癌病人制定治療方案前,準確診斷肺癌及期數十分重要,但以往檢驗方式,靠影像檢查有機會出現偏差,否則便要動手術。近年本港引入低創的氣管內視鏡超聲波,以抽取縱膈淋巴作化驗,不但增加治癒機會,更避免病人枉捱一刀。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永政(圓圖)稱,準確分辨肺癌期數之重要,是因為目前只有手術可治癒肺癌,電療、化療、標靶及免疫治療等只能延緩病情惡化,所以能夠做手術就最好。


無擴散至淋巴 動手術指標
不過,要確定病人是否適宜動手術治療,便要檢驗癌細胞有否擴散到縱膈淋巴,黃永政強調「這是一個重要指標」,但縱膈淋巴位於較深入的地方,所以要經胸吸針活組織活檢做針穿刺,否則無法取出來化驗,因此以往通常要動手術來確定,否則便靠影像檢查,但他指此法可能有偏差。

「因為即使影像顯示淋巴腫大,也不一定是癌細胞轉移,有機會是發炎或結節等良性疾病造成,但近年引入的氣管內視鏡超聲波(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EBUS),則可解決這問題」。

 

新法創傷低 減誤判
黃永政解釋,氣管內視鏡超聲波是把裝置超聲波探頭的氣管鏡,從患者口部探進氣管,然後拿取附近活組織進行病理分析。他指,此法除了有效確定肺癌分期及種類,其創傷性亦較低。

他指,由於新方法能夠準確判斷癌細胞有否轉移至縱膈淋巴,故此他看過不少成功治療病例,由病發之初被判斷不能動手術,變為可以做手術切除癌細胞,從而提升病人存活率,亦可避免病人在開刀後才發現有擴散而枉做手術。


初期不明顯 致命率高
據統計,肺癌患者約三分之二是男性,大部分為50歲以上,而肺癌是致命率甚高的癌症,單在2016年便有逾3,700人死於肺癌。黃永政稱,其中一個原因是肺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到出現病徵時才求醫,很多時已經較後期。

他提醒,若出現持續咳嗽多個星期,或痰中有血等懷疑症狀,便應求醫跟進。高危人士如長期吸煙者,更應考慮以低劑量電腦掃描作普查手段,外國亦有研究證實此舉可減低肺癌死亡率近兩成。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