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署於上周五(7月11日)公布調查一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為本港今年第七宗;當中最少5宗為血清B型。暑假開始,不少家長正為子女準備外遊、遊學團、外地升學,甚至移居,建議家長留意目的地腦膜炎流行情況,考慮接種相關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關日華(左)及蘇曜華。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藥劑師表示,本港今年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創5年新高,「今年4月錄得的兩宗地盤工人確診個案,更存在流行病學關聯,為過去10年首見。年初另一宗73歲患者個案,留院兩天後不幸離世,可見病情進展迅速及可致命。雖然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相對高,值得關注。」
可一日內死亡
如感染腦膜炎雙球菌,有可能在24小時內從非特異性症狀進展至死亡。
0至8小時:出現發燒、噁心嘔吐、喉痛等如流感徵狀,以及嗜睡、食慾減退;
9至15小時:手腳冰冷、出血性皮疹、畏光,1歲以下嬰兒會囟門(天靈蓋)隆起;
16至24小時:患者或喪失意識、癲癇、敗血性休克,繼而多系統衰竭及死亡。
蘇曜華強調,若出現相關症狀,必須及早求醫。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補充,治療上需要高劑量抗生素,以及輔以支持性治療,如嚴重或須插喉,「患者康復後或會有後遺症,如智力下降、失聰,若病菌影響四肢血管,甚至需要截肢。」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紅疹,按壓都不會退散。
玻璃杯測試
家長如發現子女身上出現紅疹,透過玻璃杯測試有助初步判斷紅疹是否和腦膜炎有關。
方法:用玻璃杯表面輕壓紅疹位置,再於皮膚上滾動。如壓過紅疹時,紅疹不退散的話,有可能是腦膜炎徵狀。
認知度有待提升
為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尤其個案呈上升趨勢的血清B型,接種疫苗相當重要。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向100名家長作出問卷調查,了解其對相關疫苗的認知,發現近半家長計劃安排子女到澳洲留學,但當中四成未有打算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防疫意識不足;而家長對此疫苗的認知度仍有提升空間,尤其0至3歲幼兒疫苗中排尾二。過去一年亦只有15%家長為子女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影響接種意願主因為醫護及同儕資訊。蘇曜華認為這反映需要加強公眾教育,醫護人員亦可主動提供相關資訊。
高危者宜接種疫苗
現時多個熱門留學地點如澳洲、加拿大等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都以血清B型為主,關日華指出,「值得留意是年輕人也屬高危一族,因為學校、宿舍亦是群體聚集地方,容易受感染。日常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有呼吸道病徵要戴口罩;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及充足休息,以維持良好免疫力。」另外,高風險人士包括幼兒、長者、16至23歲年輕人、身處於B型腦膜炎雙球菌爆發社區,以及免疫力受損人士,應接種相關疫苗。「同時建議衛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頁中,加入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