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1-18 04:29:52
日報

小兒過敏 易與感冒混淆

分享:
小兒過敏 易與感冒混淆

小兒過敏 易與感冒混淆

余小朋友在一歲半起,便不時有傷風感冒,爸爸每次帶她看醫生都能夠藥到病除。自去年開學,多與其他小童接觸,便病得更頻密,最近一次更咳嗽、鼻塞超過一個月,鼻水也開始變黃,但看了幾次醫生都沒有改善,於是爸爸便帶她到私家醫院求醫,最後發現原來是鼻敏感和氣管敏感。

鼻敏感 氣管敏感

余小朋友和爸爸。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指出,當時在急症醫學中心為小朋友檢查後,相信她有鼻敏感和氣管敏感,另外亦發現有感染問題。「感染可簡單用抗生素解決,而過敏的情況在緊急處理之後,亦要與家長商討,使用可以保護、消炎和調理的藥物——噴鼻類固醇和吸入式類固醇;以及在需要時使用氣管舒張劑。」

依指示使用無副作用

不少人聽到「類固醇」3個字便已怕怕,擔心其副作用。韓錦倫表示要耐心向家長解釋,「西醫,甚至坊間的『神醫』都會用類固醇。噴鼻及吸入式類固醇的劑量其實很低,如遵照醫生指示,每日用一至兩次,並不會有副作用;最怕是你不知道自己正使用類固醇,噴了覺得舒服而每日用很多次,就會產生副作用。」另外,韓錦倫認為使用心態就像每日服用維他命,有時或者會忘記使用,但不要緊,盡力維持使用便可。若知道致敏原是甚麼而又能夠避開的話,用一段時間調理好之後,有機會可以停藥。

用藥貼士

幸而余爸爸能夠理解用藥的好處,現時小朋友的敏感徵狀已經大減,也能夠好好入睡。幼兒在藥物的使用上或會出現困難,例如掙扎或生氣,韓錦倫認為,「吸入式類固醇配有面罩,小朋友或不喜歡有東西放在臉上,不過當小朋友忟憎,呼吸會變得急促,反有助帶藥入氣管;另外,噴鼻藥可以試噴給小朋友看,再加以鼓勵,每邊鼻孔只需噴一秒,很多家長都能成功。」

分辨感冒和過敏

家長如何分辨子女是傷風感冒還是過敏?韓錦倫指,傷風感冒即使多嚴重,一個月都會好起來,如果經常鼻塞、咳嗽、氣喘,持續兩、三個月,又或者家族裡有人有過敏傾向,都要考慮是否鼻敏感。

香港常見致敏原包括塵蟎、食物如花生、蛋,又或溫度和濕度的轉變等。保持家居清潔、避開相關食物等,有助減少受刺激。不過並非人人都需要找出致敏原,韓錦倫舉例,「有個案家中養了七隻貓兩隻狗,結果發現是對貓毛狗毛過敏,但未必能夠改變環境;亦見過有家長找致敏原,愈找愈刁鑽、愈憂心,也未必是好事。」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 韓錦倫

韓錦倫指過敏雖未必可斷尾,但絕對可以處理。

叉燒飯理論

至於過敏能否斷尾,韓錦倫表示要做期望管理,「情況就如肚餓,醫生請你吃叉燒飯,就不餓了,但兩星期後再見醫生,肚餓徵狀又回來,能否說吃叉燒飯不能斷尾?面對慢性疾病需要用吃叉燒飯的心態,肚餓的時候吃,飽了就不用吃,再餓就再吃。同樣地,過敏發作時就治療,治療之後就預防,再發作便再治療。」另外,接受治療的話有機會斷尾,但不治療一定不會斷尾,還可能會惡化,所以不要因為不能斷尾而放棄治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