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端午粽熱量陷阱
粽子是端午節的必備美食。然而,市面上端午粽種類繁多,傳統的端午粽多以五花腩、臘肉、金華火腿等高脂肪和高鈉的食材製作。如果不小心進食過量,可能會增加患上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健康風險,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屈臣氏註冊營養師林頌雅深入解析粽子的營養成分,讓大家健康享用端午粽。

林頌雅指食粽時應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攝取,並配搭蔬菜同吃,增加纖維。
一隻裹蒸粽達每日所需熱量一半
傳統端午粽包括裹蒸粽和鹹肉粽。它們所含的熱量不低,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粽子的分量較大,且使用了高脂肪的食材,包括豬腩肉、臘肉和金華火腿等。林頌雅指出,食用一隻裹蒸粽(約600克)相當於攝取3至4碗飯及10茶匙油的熱量,而一隻鹹肉粽(約230克)則相當於1碗半飯及4茶匙油。「對於一位60公斤、靜態工作的女性而言,每天約需1,800卡路里,因此進食一隻裹蒸粽便已經達到每日所需熱量的一半。」此外,雖然鹼水粽及冰粽的脂肪含量較低,但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含量也不容小覷,熱量與裹蒸粽和鹹肉粽相近。「許多人在享用粽子時還會沾上砂糖,這亦會大大增加熱量攝入。」

#實際建議進食分量視乎不同年齡、性別、活動量而不同,詳細的個人餐單可諮詢註冊營養師。
留意升糖指數
端午粽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其升糖指數(GI)高達98,甚至高於白飯。林頌雅解釋,「這是因為糯米中的糖類主要為支鏈型,較易被分解,導致飯後血糖快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節日期間應避免食用以糯米製成的粽子,建議以五穀粽替代。
健康食粽5秘訣
1. 與親友分享,避免「獨食」:大部分粽子的分量通常較大,建議與家人朋友共享,參考每日建議進食量適量進食。
2. 代替正餐中的五穀類:由於粽子由糯米製成,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建議減少或直接用粽子替代正餐中的飯、麵或根莖類蔬菜,以避免過量攝取。
3. 配搭蔬菜進食:大部分粽子的膳食纖維含量較低,建議配搭一碗熟菜,這有助於減緩血糖上升。
4. 進食時,不額外沾醬汁或糖:大部分粽子已含有較高的糖分和鈉,額外添加醬汁或糖會使攝取量超出建議範圍。
5. 進食後散步至少半小時,不僅有助於消化,還能消耗多餘熱量,有助於控制體重。

食粽後宜散步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