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想減肥就要節食和運動,但除了食物種類和分量之外,進食速度也影響瘦身的成功與否。因為當我們進食時,胃部分泌的荷爾蒙飽感訊號並非立即傳送到大腦,而只要掌握專注用餐、設定咀嚼目標、預留用餐時間這3個原則,便有助養成慢食習慣,養出易瘦好體質。
吃得慢4大好處
我們開始進食後,胃部會膨脹並分泌荷爾蒙來傳達飽感的訊號,但這訊號不是瞬間能到達大腦,而是需要大約20分鐘,在飽感未傳達時,可能會失控及過量進食,相反吃得慢就可以帶來不少好處:
- 減少進食量:細咀慢嚼可以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接收飽感訊號,幫助減少進食分量。
- 改善消化:充分咀嚼能將食物磨得更碎,減少腸胃負擔,有助吸收,以及減少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
- 提升滿足感:慢慢吃能讓人更專注地品嘗食物,感受食物的口感與香味,有助減少對高熱量食品的依賴。
- 穩定血糖:放慢進食速度有助減緩血糖上升,對於想減重或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避免血糖大幅波動十分重要。
改變進食習慣3個步驟
改變進食習慣不容易,大家可從簡單3個步驟做起。首先是專注用餐,進食時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專注於眼前的食物。其次是設定咀嚼目標,可以從每口多咀嚼5至10下開始,進而到每口20至30下,有意識地多咀嚼,不久便會變成為習慣。最後是預留用餐時間,為每一餐預留20至30分鐘,讓自己習慣吃飯慢慢來。





















